良渚文化玉器——玉雕饕餮覆面
2015-09-16 09:09:46搜狐
良渚文化玉器解放前即已流传于世,曾被误为战国时代玉器,被称为“中华文明之光”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300年。发现玉器的重要地点有江苏钱山漾、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反山、瑶山等。
良诸文化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其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细若发丝的繁密阴刻线等。良渚玉器的阴刻工具是采用硬度比玉高的打制石器,如玛瑙,水晶,黑曜石等,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源于此。
良渚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有纹饰的较少。
纹饰的种类也不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很多器型上均有发现的主题纹饰--神人兽面纹!这类纹饰采用阴线刻加浮雕的手法,将虚实有别的神人与兽面,和谐巧妙地布与方寸之间,使人感受到神人高高在上,主宰着世间万物,而世人无不对他顶礼膜拜。
此玉雕饕餮覆面,四角雕刻有或繁或简的由兽和神人组成的神人面像,此类良渚玉器往往出自相当高等级的墓葬,此玉的沁色呈为灰白色,受沁较重的呈鸡骨白状,是良渚文化玉器典型特征。
在收藏流通领域中较为罕见,价值不菲。
传说中认为此物可能是与图腾崇拜有关的某种物体的转化物,是寓宗教、祭祀于一体贯通天地的法器。又因拥有琮的墓主均属显贵,故玉琮也就成为死者生前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良渚文化消亡后,玉琮不仅为殷商所继承,而且琮上雕刻的神徽也成为商周青铜礼器装饰的母题——庄严、神秘的饕餮纹。
(责任编辑:李亚玮)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