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春意盎然:古代绘画中的“清明”
2015-04-04 02:43:48雅昌艺术网河南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映在多数人脑海中的是清明节对先人的祭奠,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履行孝道。殊不知古时候,清明节也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时候,此时花开明媚,草木吐绿,一切处于生意盎然之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一派清新明丽,颇具赏春的气氛。那么古人如何赏玩狩猎,欣赏春色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古画来一看究竟吧。
《游春图》 隋代 展子虔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淼,万木复苏,祥云涌动。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人的活动与山水的境界交相映发,将一个“春”字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处不在。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 张萱
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再现了唐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盛装出游的景象,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整幅画面和谐而有韵律,充满了活力,与春天的主题紧密相连,而且空白的部分也有变化,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
《海棠蛱蝶图》 宋代
《海棠蛱蝶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
《杏花锦鸡图》 明代 周之冕
《杏花锦鸡图》此图奇石兀立,一杏树干老、枝虬、花荣,旁有辛夷伴立;坡有二枝蝴蝶花,招展迎风。两锦鸡一伫立石端,一立坪地,姿态威武,羽毛点染细腻妩媚,生动活泼。作者擅写生,熟识禽鸟动静和花木风姿。此图笔墨工细秀逸,色彩浓郁绚绮,青绿为石,红萼紫英,五彩缤纷,富丽堂皇,令人神怡。
《万横香雪》 清代 任熊
《万横香雪》为描绘清初苏州香雪海景色之作。此作极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感觉。
《杏花春雨江南》清代 王晕
《杏花春雨江南》图中山峦层叠,树木青翠,烟雾环绕,村舍屋宇错落,湖面上渔船水鸭泛波。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
《春山暖翠图》 清代 恽寿平
《春山暖翠图》写明媚春山景色。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
《红兰花图》 清代 金农
《红兰花图》此画写红兰倒悬而生。淡墨略加石绿,挥洒出飘逸的兰叶,以干墨勾边,着笔自如。以胭脂点写兰花,重彩略为勾描筋络,焦墨点提花蕊。色艳而不俗,灵动清新,笔意自由奔放,古拙丽秀,反映了作者独特而不落俗套的艺术视角。
《桃花图》 清代 邹一桂
《桃花图》此画中表现了桃花繁花压枝、竞相吐艳,牡丹花第次盛开的场面。画面热烈而秀雅。桃花以重粉点瓣,又以胭脂淡淡罩染,显出其千娇百媚,欣欣向荣的姿容;牡丹却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设色明净而又古艳,韵味十足,深得恽寿平之没骨真谛。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秦连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