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代中青年画家市场炒作过猛
2015-03-19 15:49:01人民政协报
近几年,当代艺术品的炒作之风蔓延至各地,从最初的国画炒作到油画的炒作,价格动辄数十万乃至上千万元,要想问津这些作品,不是实力雄厚的买家恐怕只能望尘莫及。平心而论,现在的名家作品价格包括许多画家的润格,已完全脱离了人们的购买力,难怪有人说,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已是奢侈品。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艺术市场还那么火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过分包装。确实,在画坛和市场上中青年画家不切实际的包装随处可见。如有的中青年画家自封“虎王”、“鱼王”、“猫王”、“鸟王”,称王称霸,有的笔墨空虚、修养不济、故弄玄虚,把“穷山、恶水、危房、丑树、傻人”作为“创新”的标准,并自称领导中国美术的新潮流;有的传统功底并不深厚,艺术风格也未形成,却带上“著名画家”、“优秀艺术家”、甚至“大师”的帽子;有的私下哄抬自己的作品价格,动不动超唐寅,追俨少,以此来炫耀自己、标榜自己,似乎已同大师平起平坐;还有的中青年画家为出画册、办画展,不惜花费精力、财力请领导和名家作序言、求褒扬,并利用舆论工具大肆宣传,搞得满城风雨,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这种过分“包装”往往迷惑不少人,尤其是初涉市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
其次,人为炒作。有的画家自身风格没有成熟,但画的价格一味攀比,今天你10000元一平尺,我定15000元一平尺;明天你涨至16000元一平尺,那么我也涨至20000元一平尺。有的画家利用自身的地位,将自己的作品送至拍卖行,然后赤膊上阵竞拍自己的作品,以获得作品的“估价”,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拍卖公司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的画家与拍卖行联手,暗箱操作,把自己的作品价格抬得高高的,普通百姓和一般藏家根本无法问津,而这些哄抬、恶炒的后果又通过媒体的报道扩散。
再次,礼品公关。眼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用艺术品来作为礼品,这不仅因为艺术品的价格模糊,更主要是送艺术品显得高雅、有品位,接受方往往容易接受。
对此,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要有清醒的认识。真正的名家和大师不是吹出来、捧出来的,因为艺术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中国画,它是一门大器晚成的艺术,没有数十年笔墨功夫和修养,要使自己的作品达到很高的意境,并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相当困难的。从目前状况看,绝大多数画家恐怕是昙花一现,因为市场永远是残酷的,他们的作品价格也会被市场调节,有的甚至被市场彻底淘汰,而对高价吃进的藏家而言,深套乃至血本无归恐怕在所难免。这些后果藏家务必要认清。
(责任编辑:秦连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