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窑记事:柴窑的浴火重生
2015-02-11 15:53:13《中国瓷都》
刚出窑的瓷器
刚出窑的瓷器
刚出窑的瓷器
自窑厂点火、残片堆积,历史的岁月更替延续。世人对柴窑烧制的瓷器关注追捧之热情愈益炽烈。那是因为柴窑瓷质晶亮釉面滋润细腻,也因为烧制成本高工艺复杂,成品率低,难得一见,更因为帝王时代,便以制精色异的柴窑瓷器,替代材料稀缺价值昂贵的金银铜器,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近期,翻阅清兰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载有:“滋润细媚,有细纹,精制色异,为诸窑之冠。柴窑持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做服饰,帽饰,柴油瓷片光彩夺目......”不由得越加生发对柴窑的敬畏,对曾经采访过的“祖传窑”及其掌门人的敬意!
再次来到景德镇近郊的祖传窑址,屋外依然树影婆娑,绿色葱郁,屋内正是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开窑之时。各路应邀或闻讯而至的媒体相机摄像已然十分抢眼。
而讲着南北方言普通话的人群几乎都手举着相机,手机,大家不约而同的朝着洞开的窑口,观望与期待那优雅的青花、醉心的郎红,伴随着工友们将那一件件明亮光鲜的瓷器依次摆放,赞美与叹息声组成这里堪为神奇的乐章。一位满口京腔的中年人守着一件双耳青花尊,连声说道:“奇了怪了,我这是第三次来愣是没白忙活儿”。打量着聚集此地在评头品足的生意人藏家艺术家,内心不禁惊讶于这祖传窑的吸引力与魅力,又好像悟出了他在千年瓷都独一无二的份量。
祖传窑,机遇与希望同在。
祖传窑作品
祖传窑作品
祖传窑作品
祖传窑作品
再次来到景德镇近郊的祖传窑址,屋外依然树影婆娑,绿色葱郁,屋内正是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开窑之时。各路应邀或闻讯而至的媒体相机摄像已然十分抢眼。
而讲着南北方言普通话的人群几乎都手举着相机,手机,大家不约而同的朝着洞开的窑口,观望与期待那优雅的青花、醉心的郎红,伴随着工友们将那一件件明亮光鲜的瓷器依次摆放,赞美与叹息声组成这里堪为神奇的乐章。一位满口京腔的中年人守着一件双耳青花尊,连声说道:“奇了怪了,我这是第三次来愣是没白忙活儿”。打量着聚集此地在评头品足的生意人藏家艺术家,内心不禁惊讶于这祖传窑的吸引力与魅力,又好像悟出了他在千年瓷都独一无二的份量。
祖传窑,机遇与希望同在。(文字/余少松)
(责任编辑:伊国栋)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