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勇:对翁方纲临摹和徐邦达转录的争议
2014-07-25 16:21:42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者按:2014年6月19日,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向我们讲述由《功甫帖》引发的风波等问题。让我们对《功甫帖》事件有个更为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图片资料
翁方纲也是清早期的专家,也是大学问家以及大鉴定家,翁方纲裱了一个小轴,上面是《功甫帖》,下面是翁方纲的双钩廓填。他也认可功甫帖是真的,翁方纲又临了一本双钩廓填,他写了一篇小散文记载这个事情,他考证了当时苏东坡写功甫帖的原因,对苏东坡与郭功甫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证。但这个考证是有误差的,因为翁方纲当时所看到的史料不足以能够很准确地考证苏东坡跟郭功甫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因为有了大量的史料,可以考证他们是有交际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翁方纲从心里认为这张东西是真的。
但是上博的钟银兰他们认为首先这个东西就不是翁方纲写的,书法不对,很清秀,瘦长的。而翁方纲的字很方正的,因此这个字不是翁方纲写的,是假的,是作伪者瞎编的。但是大家找到了证据,找到了上博收藏的同样一件宋代的书法有翁方纲的题跋,那个字体跟这个一模一样,这件事情又被拿出来比对,结果上博又不能发言了。但还有一个问题,上博的专家又把翁方纲的文集找出来,这个文集还收录了这篇散文,他们发现文辞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他说造假的人抄错了。但是我们知道一般的文集大体上都是经过后人包括他们家属子女、学生在他去世以后进行重编的,在出版之前要进行重编时候会有一些改动,编者们觉得这样表述可能更到位,于是就给他改了。
还有当时翁方纲给题写了以后他自己又留一个底子,古人都是很认真的,他认为文字是不能大意的事情,一字千金要传之千古的,所以他都自己留个底子,留个底子以后他仔细看看觉得不够意思,他可能就有些改动,因为他将来要出文集,所以我们看到经常文集跟题跋不一致,这不是孤例,大量的文集和真实的题跋都是不一致的。
除此之外,转述还不一样。转述曾经收录在徐邦达先生的《过眼录》中,是由他学生抄翁方纲的这段话,当时他也没有去校对《翁方纲文集》,于是他还抄错了,徐先生鉴定文章的转录里边又是一个版本,这样一看又错了,徐先生转录的是这样的。
因为转录不一致,因此上博专家说徐先生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件《功甫帖》。关于这么一段话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首先跟他发表的文集是不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它造伪者疏漏。后来又发现跟徐先生的转录又不一致,后来又证明徐先生根本就没有看见过这件《功甫帖》,因此徐先生就没有资格说《功甫帖》是真的等等。当然了看这个图上边那个浅的是《功甫帖》的原迹,下边是翁方纲搞的钩填,这样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差距,它必须在放大200倍以上的时候会发现钩填边界上是有情况的,有一些边界和回毫的东西,而手写的东西就是一笔下来的,边界是自然的,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他要油笺,这种油笺纸就相当于我们的硫酸纸,只有透明的才能把原迹拿铅笔给勾下来,如果不是透明的纸对古人来讲是不能的,现在我们有强光做的灯箱,以前古人没有,古人是拿蜡烛,底下一弄不给烧掉了,古人也没有那么好的玻璃,所以他们没有那么好的纸,所以古人必须用油笺纸。这件事情也作为后边研究的一个论据,就是说《功甫帖》到底用的是什么纸,这是一个关于它是不是双钩廓填的,以及它是不是宋代的都是重要的依据。
我们在鉴定一件东西的时候对于它的纸张材料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不借助于这样的一种方法,仅仅借助于眼力来鉴别这个东西是真的假的,是宋代的、明代的。现在行不通的。经过《功甫帖》这次讨论,现在就必须证明这张纸是宋代的还是明代的,还是清代的,刘益谦真到香港去做测试去了,用激光测试,然后把它测试出来了。
(责任编辑:董倩倩)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