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玉器工艺技术浅谈

2014-06-25 15:56:40 作者:张敬国

  The paper takes the lapidaries and jade crown ornaments for examples, and argues Linjiatan’s the developed jade art technology.

  凌家滩玉器工艺技术十分发达,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最早在玉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阳刻、浅浮雕、透雕、减地法、实心钻、管钻、片切、线切、砣切、琢磨、镂雕、掏膛、微型管钻、薄胎工艺、超高级的抛光等工艺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体现出数学、几何、圆、三角形对称、平移圆的等分,弦的垂直等概念,这也是从上古到《墨经》、《九章算术》之前中国几何学数学发展早期阶段的表现。

  玉人的出现表明由以前单一的加工技术发展到多种加工技术于一身的工艺。这一工艺技术的创新必然促使生产领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98M29∶15玉人背后隧孔上留下的管钻玉芯顶端直径0.15毫米,毫不夸张地说可与现代技术相媲美,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微型管钻工艺技术,在那个没有发现金属的时代,0.15毫米直径的管钻钻头是不可思义的,开创了中国微型管钻技术开端。微型管钻技术到春秋晚期苏州真山大墓绿松石的串珠穿孔孔径约1毫米,凌家滩技术早于2000多年。玉人耳朵下垂孔眼,必须具备高超钻孔技术才能完成,玉璜上多道同心半弧圆没有砣或圆规式工具是无法实现的。

  凌家滩玉器的钻孔技术十分高超,在工艺技术上可能使用了一系列机械复合用具,如在厚度0.7厘米的玉髓上以两端对钻孔,两孔准确对接,表明钻孔时中心力准确,痕迹显示高速旋转。出土的石钻头,钻头上螺丝旋纹,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钻头工具考古首次发现,是凌家滩文化的一次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在5300年前中国先民创造发明了螺丝纹钻头。

  凌家滩遗址出土87M9∶64黑煤精制成的纽形器,表面光滑,顶部星伞形磨菇状,柄束腰,中空。用高倍显微观察,是用以原始的掏膛法制成。制法是在实心的纽柄底部中央,以管钻法钻成垂直的孔,再用管钻孔把垂直的孔芯钻掉,然后围绕着被钻掉的孔斜向钻孔,最后将纽柄中间掏空。这是中国最早的玉器掏膛技术,现代工艺掏膛都采用这种方法,而五千多年前的凌家滩人已熟练掌握掏膛技术,这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体现凌家滩人在玉雕史上的卓越贡献。

  凌家滩琢玉技术首先开创砣切磨技术,砣具的使用,突出表现了凌家滩玉匠们的创造智慧和高度发达的琢玉技术,达到鬼斧神工般的杰作,不使用机械砣具,是不可想象的。砣具的使用,最主要的是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充分显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表明生产力水平达到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琢玉业工艺系统出现专门化分工。

  玉器文明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围绕着这个创新产业,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环绕在其周围,为玉器业服务的多种产业应运而生,这些产业链的发展,完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结构的建立,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逐步地使分散居住的小家庭向聚落中心转移,使人力物力向技术中心转移,扩大了聚落中心的范围,强化了公共权力,凌家滩遗址有160万平方米,具备大遗址的规模,这在江淮地区极为罕见。设计了专门的墓地和规模宏大的人工建筑祭坛,有近3000平方米人工烧制的红陶块遗迹,推测可能是神庙遗存。有专门的手工业作坊遗存,还发现中国少见的巨石文化(1970年被破坏),有专门的居民居住区,通过遥感照片发现有护围河与裕溪河连通,显然是一道屏障。遗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规划合理的布局,表明这就是一座新兴的具备行使公共权力的聚落中心,应属于中国早期城的范畴。严文明指出:“凌家滩玉器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分化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又是这一历史阶段已经到来的一种证据。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遗址相比,凌家滩是比较发达的,凌家滩玉器也是比较先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凌家滩玉器的发现,对于玉器文化的深入研究乃至聚落演化历史的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起始阶段不可多得的实例。”(严文明:《凌家滩玉器》,页158,文物出版社,2000年)可以说,玉器文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江淮之间的中南部,巢湖之滨,白云岩和透闪石等闪石类矿产极为丰富,在巢湖市肥东、巢湖市、全椒、含山、太湖、铜陵、繁昌、霍山、宿松、凤阳等地均有发现。丰富的玉原料保证了凌家滩玉器的生产,造就5300年前巢湖流域凌家滩处于领先技术发达的玉器制造业。下面重点用显微观察凌家滩玉器琢玉痕迹的工艺技术。

  凌家滩出土玉人(98M29:15)高7.7、宽2.1、厚0.1厘米。玉质透闪石,灰白色。器长扁形,浅浮雕。玉人长方脸,头戴圆冠,冠饰方格纹,冠后面至颈部饰有横线似帽重披。浓眉大眼,双眼皮,宽鼻头,鼻子浮雕显示高超的技艺,标志中国浮雕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大耳,耳垂部饰一孔眼。嘴微张,上唇较厚,露出方齿。

  双臂各饰6个玉环,腰间饰三斜条纹的腰带。

  我们在镜下放大40倍、60倍观察,玉人冠饰方格纹,方格纹是先琢磨横槽线,后琢磨竖槽线,在冠的表面有交错的细线纹,表明抛光不是朝一个方向。眼部似轻轻琢磨短弧线凹槽,上眼眉圆弧线凹槽是由外向里一个方向琢磨。

  为了观察脖子方便,把脖子成像竖起来看,脖子位置是一端向另一端朝一个方向琢磨。脖子凹槽痕迹表现的流畅整齐,似砣具从一端向另一端快速运行。

  手与身体之间的斜面抛光不够细腻,显示较粗的摩擦痕,手的平面和身体平面显示光滑平整的面。手镯琢磨是由外向内琢磨,痕迹显示朝一个方向。

  耳孔不甚规整,孔是由耳内向前钻,耳正面孔眼比较圆整。耳朵本身就很薄,能在耳垂下方打孔,显示钻孔的高超技术。

  玉人背后有一隧孔,似拴玉人挂在某处用的孔,孔径1.5毫米,在6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隧孔先是用管钻垂直钻一孔,然后在直管孔上略偏一点再钻一个管孔,在第二个管孔上再斜打一个管孔,以上三个程序管钻孔是在隧孔的右边,在左边同样用三个管钻程序打孔,两边打好后,在两边孔内斜向钻使两边的孔贯通。不在显微镜下真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隧孔竟用了7道工序完成。我们在右边的管钻孔里发现管钻孔芯还留在孔内底部,在镜下清晰可见。经测量玉芯顶端直径0.15毫米。如果加管钻壁的厚度和钻孔时水、琢玉砂的厚度,钻孔直径应该是0.17毫米。在5300年前凌家滩人用什么科学技术创造这一惊人的成果。凌家滩人发明了微型管钻技术,其材料是什么制作的呢?更何况孔芯细如发丝。

  出土的玉冠饰(87M15:38),玉质白色。器顶端呈“人”字直角,“人”字两侧上卷成透空圆,“人”字中间为镂孔。底部呈长方形两端束腰,长方形上即刻三条槽线和两端各对钻一圆孔。高3.6、长6.6、厚0.3厘米。玉冠饰向我们反映了中国最早的镂孔技术,镂孔是先实心钻孔,然后用麻线穿过孔,用线和琢玉砂进行拉切,把中间部分拉切掉形成孔洞。玉冠饰镂孔已表现出成熟琢玉镂孔工艺技术,玉冠饰的造型和镂孔体现出玉工的创造思想追求美学的艺术。

  凌家滩出土玉人87M1∶3,灰白色,略残。器长扁形,浅浮雕。长方脸,大眼粗眉,蒜头鼻,鼻两侧有上弧阴线。两大耳,耳下部有穿孔,大嘴,上唇留短胡。头戴圆冠,冠上饰两排方格纹。冠顶中间有三角形饰,冠后有一砣琢磨凹弧。凹弧下与耳孔平行饰一条阴槽线,阴线下饰凹台阶。肩与脖处残。后背及臀部有十分明显的弧凹痕。在平面上观察,后背及臀部两侧显然高出中间的凹面,如果用线绳切割,两侧高出的部分显然也要被切除。就像前面所论述的那样,线切用力是在绳的两端用力,绳的力必然成一条直线,不可能是在用力的绳顶部深凹进切面。

  由此可以看出凌家滩科学技术水平已突破我们对古代科技水平的认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玉人仅有高9.9、宽2厘米,在这片小天地里,应用了当时最高的科学技术,这些技术至今无法解读,对这一现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是线切,认为不可能有砣具出现,但是玉人背后的凹痕用线切是解释不通的。我们认为不可能是线切,当时的琢玉,已出现砣具。

  凌家滩87M15:48玉璜,透闪石,灰白色,略残。成半圆形,平面略翘。外径12.7、内径6.6、厚0.3厘米。孔径仅0.3厘米。在一端的面上有两条斜直凹槽,槽两端各饰实心钻圆孔,孔径0.3厘米。在反面有两条斜琢刻凹槽,两端圆孔相同,玉璜在出土前已残断,斜凹槽和圆孔是用来补接断处,当时没有粘胶液体,先民们用凹槽孔卡住的办法接补断处。在一面上有似砣磨出规整的圆弧凹槽和阴线(阴线似圆规类工具快速旋转刻出),旋转弧度的痕迹显示不是人手动作的痕迹,而是机械工具的旋转,必须是一个中心点固定不动连接所刻弧痕的点在快速旋转。玉璜上圆弧痕表现的是机械、几何、数学原始的基本理论的应用。

  从放大20-120倍的典型砣琢磨和圆规应用等微迹放大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凌家滩玉石器琢磨工艺技术水平。虽然还不能确定当时制作出这些痕迹的工具,但通过痕迹可以推测工具和复合工具的运行迹象,初步判断是何种工具,这对研究凌家滩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是有重要帮助的。

  通过对玉勺、玉喇叭形饰、水晶耳珰、玉人等器物表面的凹弧痕的观察分析,可以确立凌家滩已经使用了琢玉的专用工具砣,用砣切割和打磨抛光。

  凌家滩玉器上采用了阴线,直线、平面、弧面、凹面、球面、人字纹、八角星纹、弧线、圆孔、直角、三角形、多边形、超薄面的设计理念展示原始艺术神秘感和浓厚的巫教色彩。凌家滩出土玉器工艺造型表现了人气神韵,突出了“神气”,这是现代工艺所达不到的,展示出原始艺术的风采。

  这说明古人的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出了现代水平。凌家滩文化琢玉技术的魅力在于创新,它留下许多难解的科学技术秘密和信息,人们至今还找不到科学的解释方法。

  从凌家滩出土大批精美玉器和先进工艺成果推测,凌家滩已出现制作玉器的专门作坊,并且有了分工作业。凌家滩玉器的制作思想和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琢玉技术的成果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表明凌家滩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5300年前制玉中心。

(责任编辑:胡艺)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