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摄影师的影像北京
2014-06-10 09:57:19北京文艺网
在作品集《鲁小本》中,鲁小本(中)化身为“两米大尺”和买菜的北京老太比身高。
鲁小本,荷兰籍摄影师。身高2米,30岁。在北京生活7年。
他花7年时间收集、整理和编撰的The Chinese Photobook(《中国画册史》)计划于明年出版,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的影像历史。
2006年,鲁小本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完成他的摄影习作。
他把一个个空瓶放在北京的街头,等着路过的人将瓶子捡起。然后“咔嚓”,拍下捡瓶子的瞬间。照片的背景不停变换着,从城市的工地到商圈,从公园到河滩……不变的是远远旁观的拍摄视角,还有照片主人公弯腰捡瓶子的动作。
你会看到一个略带腼腆的外国人,举着相机拍完就走,并不和自己的拍摄对象交流。在北京,他选择用一个空瓶子将自己脑海中的摄影理念和中国联系起来。
鲁小本说:“我选择记录极端之外的中间部分,一些平凡的中间色调。这部分才是社会的最大多数,却很少有人关注。”
2007年,这些照片集结而成的《空瓶子》获得了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最佳书籍奖。在这个诞生摄影术的国度,在梵高创作令人炫目的《向日葵》的地方,鲁小本的大胆尝试得到了肯定。当代摄影大师马丁·帕尔评论说:“他的作品不仅仅反映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事实上他(摄影实验)所创造的这一瞬间使拍摄成为一种可能。”
也正是这次短暂的接触和逗留,让他觉得北京是一个令他感觉“舒服”的城市。2007年。鲁小本最终决定来北京发展。他希望更多的外国人通过他的视线,穿透包裹着偏见的硬壳,触摸中国真实的内核。在与马丁·帕尔商量之后,他们打算共同出版一本关于中国摄影画册历史集册。马丁提供资金,鲁小本负责收集画册。
7年来,鲁小本搜集了约600本摄影画册,花费近200万元人民币。此后,他们精选其中230本画册,为其拍照,然后集结成册,描画出中国近150年摄影历史的轮廓。
鲁小本说,自己像“瘾君子”一样在网上“扫描”各类画册,根本停不下来。耗费三四个小时寻找好画册,已是平常。他还跑去潘家园的古玩城和旧货市场淘宝。“因为是那里的常客,老板都认识我,所以我花比较少的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书。”
鲁小本向笔者展示了他淘到的一件“宝物”—一套名片大小的画册。这套淡蓝色封面的画册名为《接球》,图文并茂地讲解了足球基本技术,由人民体育出版社1974年出版。
今年夏天,鲁小本将带着这本The Chinese Photobook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明年春天,这套画册也将在北京798艺术区与国内的朋友见面。
(责任编辑:佟雯)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