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洛”郑宏祥个人作品展亮相八大画廊上海空间
2013-09-28 11:54:1099艺术网
展览现场
2013年9月27日下午4点,艺术家郑宏祥个人作品展“漠洛”在M50八大画廊上海空间内正式开幕。“漠洛”系列较之前的作品多了些故事性。仿佛是将自己童年的记忆打碎再重组,让观众踏入零星的真相,又宛若梦中。艺术家通过红与灰的色彩拼接,延续着以往的作品形式,又通过肌理的架构,在超写实主义的风格中驾驭着现实批判主义的情绪。
漠洛,在蒙语里指靠河湾的平川,在北方多用以命名村落。漠洛,是画家对童年记忆的追溯。生于辽宁的郑宏祥整个童年都在北方度过。那里的阳光与空气是冷的,土地是无边无垠的。敏感的孩子会些许感到自己的渺小,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充满着荒凉与畏惧。这些特质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他的作品里。
1983年,郑宏祥出生在辽宁省的盖州市。2006年,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在东北,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冰冷的阳光和空气。在那里度过整个童年的郑宏祥,骨子里就摄受了一份根深蒂固的疏离。渺小感与孤独感伴随了他整个青年时期,也如实地呈现于他的画中。正如他的画中人,几乎都看不到任何表情,甚至有些是带着头盔、穿着防护服,最多也就留个侧面给你各种想象。艺术家在谈到这样的创作手法时表示道:“我不太想让观众太直观的看到我的作品,表情会限制作品想表达的意义。我更多的希望给大家有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去理解。”
此次在八大画廊展出的作品是郑宏祥特地为了个展闭关安心作画的成果。他本人也表示,正因为过去的一年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好的与不好的事情,才让他对于作品的构思有了更多的灵感。
郑宏祥的作品中,色彩并不多,但却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画中的人在灰色的荒芜之地驻留,每个场景都是寂寥与静止。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当代人的存在与自我封闭。对于现实的抵触,小人物们神经质的挣扎,这一系列的矛盾仿佛都将在那一片荒野中消逝与死亡。红色的盒子醒目却不够牢固,人们可以冲撞,却无法脱下。体制与人性的矛盾中隐含了深层关系,体制是庇护,同时也是限制。我们不知道头上的盒子是真实还是妄想,更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永远戴着它,还是将它摘下?可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之共鸣吗?画中层层缠绕的线索牵引我们去精神之地进行深入探险。正如其中一幅名为“食脑屋”的作品,看似画中小男孩正在被一位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具的陌生人理发,通过如此形象去刻画“理发”这一件平常事,其中隐含艺术家特有的含义:“我从小就认为理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常常会幻想自己的脑袋会不会被剪掉。创作的时候我也问过周围的人 ,发现他们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所以我给这幅作品取了这样的名字,算是对童年存在于心中小小阴影的表达吧。”
关于色彩的选择上,艺术家解释道:“最早时期创作时,色调只有灰色的。可能是我生活在北方,骨子里都有一种苍凉的感觉在。但在创作过程中发觉到单单只有灰色调会使得画面感变弱,于是我就尝试加入其它颜色。我本人很喜欢红色,另外也认为红色可以代表很多含义,它表达政治元素、也可以联想到血液和生命有关的东西,对我而言非常有意思。”
符号和隐喻是郑宏祥画中不变的主题,在这个充满荒谬和悖论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寻找平衡?答案是未知,但也许一旦踏入精神的思索,我们终将在某一天找到答案。
恐惧,是此次个展给带给人们的感受之一。悲伤与孤独,未知与不确定,妄想与假设,这些人类的共症通过对童年那片遥远的土地的记忆重现,巧妙地与观众产生共鸣,并引导人们进一步去探索那个虚妄构建的漠洛世界。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0月23日。
(责任编辑:王帅)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