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医馆雷生春“再利用”为中医保健中心
2013-08-08 09:05:38中国文化报
“重生”后的雷生春
在香港荔枝角道、塘尾道交岔路口,坐落着一座修葺一新的建筑——雷生春。在高楼大厦之间,这个只有4层楼高的唐楼显得很不起眼,但它却是香港少数现存上世纪30年代的铺居大宅,保存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雷生春建于1931年,为香港建筑师布尔(W.H.Bourne)(1874—1939)设计修建。它占地面积约123平方米,总实用面积598平方米,楼高四层,另加天台,楼上层是雷氏故宅,地面层分成三间店铺,雷生春药房位于街角铺位。在80多年的时光变迁中,雷生春残破不堪,一直处于空置状态。
2000年雷氏家族提出将其无偿捐赠给香港特区政府。2003年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接收雷生春。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2008年雷生春被纳入第一期的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之中,它为雷生春迎来了新生。
雷生春的“活化”是由政府出资装修,非谋利机构营办。香港特区政府规定:头两年运营出现困难,给予不超过500万港元资助,然后自负盈亏。2009年,香港浸会大学从32个非谋利机构中脱颖而出,获得2800万港元资助,营办雷生春。政府每年只象征性收取1港元租金。
2012年4月25日,作为浸会大学中医药保健中心,雷生春开门迎客。地下一层是凉茶铺,一楼是接待处、制药房、药材储存及预备室,二至三楼有3间诊症室、2间针灸及推拿治疗室,共8张床位。截至2013年3月31日,雷生春累计接诊人数近2.4万人,受助者亦超过6700人。除了医疗保健,雷生春堂也是教育平台,为浸大中医药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之所,至2013年4月已累积实习时数达300多小时,同时也为业内人士举办专业讲座,以及为区内市民举办中医药保健养生讲座。
“建筑遗产不是凝固的、封存的。‘再利用’为历史建筑找到了新的用途,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让文化得到了传承。但是,在‘再利用’过程中,要考虑建筑遗产的多元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而且要以人为本,重视公众的参与和互动。”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副秘书长雷洁玉说。
(责任编辑:张坚)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