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光:设计的前后左右
2013-01-28 09:26:36周末画报
“设计的前后左右”原是田中一光将自己部分报刊文摘结集成册后的书名,如今,在东京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内,它被用以命名其个人最大规模展览。“设计的前后左右”对田中而言,隐喻“未来、过去、东方和西方”。在这场持续至明年1月20日的展览中,人们将多角度多层次领略这位“日本艺术主流化先驱”的创作精髓。
摩登主义很易于理解。在那极简至几何形态的图像中,在了无重叠的单一色彩里,欲表达的信息永远一针见血,亦即Less is More。摩登主义派的设计师总是宣导:由奢入俭难,而当遵循传统风格的日本需迈入简约摩登之时,能够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的,则属英雄。恰好,这便是田中一光—这位“日本艺术主流化的先驱”,所扮演的角色。他站在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这两道轴线的交叉点,不懈地寻求平衡之道。
站在由安藤忠雄打造的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内,清水模的背景让田中一光的展品更显张力—那与美术馆的直角式形态不谋而合的设计品,特别是他的成名作,在1981年为美国加州大学亚洲表演艺术中心打造的“Nihon Buyo”海报中刻画的艺伎形象,一如美术馆自身,仅通过简单的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完工。虽然与当时普遍的实体描绘风格有着天渊之别,但,却有效结合了摩登主义的重点元素,并保留了传统日本文化的精髓,甚至可以说,比实体还传神。加之在色彩的选择上让原色与粉色并列,亦如旧与新的凑合,于同一画板上彼此呼应,催生了当时的新色谱。不夸张地说,仅从这一张海报设计,便能读出田中一光所秉承的设计风格—也是他自己提出的概念:“前后左右”—预料中,成为了本次展览的标题的不二选择。
“前后左右”这四字的隐喻很巧妙,即“未来、过去、东方和西方”。对于田中而言,他察觉到,自己仿佛就能被这四个层面所定义。他认为,若将前后与左右视作两道交叉线,自己就是站立在交点的设计师。因此,追求平衡就成了他毕生的挑战,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上。
设计的内核
出生在二战前的1930年,长大于战乱时期,“我相信他喜欢看到世界的变化,特别是从黑白到彩色的景致。”展览策展人小池一子说道。曾经于1960年代中期开始与田中合作的她,或许是前者逝世后最了解他的人物。
“我记得第一次遇见他,是我正在寻找日本最好的艺术总监的时候。”她说。自小田中一光便于艺术界起家,战后移居到京都的他开始涉及现代戏剧工作,并加入了同类型的研究组。那时期,他也结识了歌舞伎和葛饰北斋的19世纪木版画,因此,他的早期作品中,总有着向传统致敬的作为。1963年,田中决定来到东京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这时期,虽然西方国家所使用的色彩大大地激发了年轻的他,但他依然认为,自己必须重现于珍惜日本原有的美学继承。
田中一光曾说:“设计,应该能让我们想要重建受伤的地球、重新发现非西方文明、逃离既有风格、低调地寻欢作乐、更诚实地进行国际交流、了解到旧式美学的重现能产生的各种思想碰撞。这些都是设计在2 1 世纪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全球资源的匮竭、环境污染、交通、城市化问题、工业和生活废物,甚至社会福利和社会老龄化……这一大堆问题对他来说,都是传统设计在追求富裕的情况下所留给后世的。他甚至曾一语中的地说:“当今这时代,设计必须提防变成一个‘ 多事’ 的概念。” 也许, 这就是为什么,在摩登主义盛行的年代里,田中一光带着中庸的“前后左右”概念,成功获得日本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师与艺术指导的地位。
今时摩登主义
时过境迁,摩登主义是否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这一场《田中一光:设计的前后左右》展览,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小池一子自信满满地认为,这项展览能吸引对设计、艺术、文化的整体性感兴趣的年轻人,而且也能够让他们于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发现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创作,哪怕他们处于一个被数字化和电脑化的2 1 世纪社会。“ 田中一光虽然喜欢使用最新的技术于其设计作品,但同时他也对过去的著作深切关注,特别是来自未知或匿名之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加入了一些他离世后才出现的作品。时间和设计,并没有静止不动。”
展览的最后所特意增设的四项环节,从三宅一生向他致敬的布料设计,到艺术总监广村正彰重新呈现的田中遗作“His Colors”,以及一系列来自友人的照片和文章等,都让人难以忘怀这些由最基本元素创造出的美丽图像。
“他是日本艺术主流化的开创者”,小池女士总结说,“他就是20世纪的天才。”
(责任编辑:邓小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