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心象”
2012-10-22 09:45:11
廖宁
往事,即过往之事。过往之事却又总是以一种“当下”的体悟呈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世间的迎来送往、悲欢离合,总在无常的变幻中交错,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上运行,体验着自己的人生况味。每一个人在人生中经历的一些往事都会深深地存留在记忆之中,成为个体生命存在过程中最有意义的组成部分。一人一事、一花一木……短暂的因缘际会,总会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情感相契合。在回望这些人生的过往时常常会生出许多感怀,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回忆中的形象往往是最具特征的形象,梦中的情景往往是生活情景的升华。”往事的记录由此承载了更多精神意义的传达。
确切地讲,我自2008年开始创作的《往事》系列油画并非“往事”生活的实录,也不是对某人某事或某时某地的再现,而是由我记忆中承载着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一个个往事片段幻化而成的“心象”,凝固为画布上的精神视觉图像。“心象”的显现往往与情感相契合,是由内心的感动而生成。当我在某一种心境下被某一个情景所触动时,心里往往会很感性地浮现出一个朦胧的画面,而画面中的人物、场景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情景,可能是由记忆中的某些片段组合而成,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指向和审美取向。当这个画面在内心情感体验的驱动下,渐渐清晰地形成一个内心画面时,便生成了“心象”。然而,“心象”只是心里的画面想象,是一种审美意象的显现和构想,要在绘画中表达出来还有一个物化过程,将其转化与投射到画布上就需要相应的意象语言形式来实现,这是物化“心象”的关键所在。
意象表达方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语言形式,油画的意象表达更是通过百年来前辈大师们“中西融合”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开启了多样而具有民族独特个性的语言体系。如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他悉心研究和孜孜追求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方式在油画中的转化与运用,他的油画以书入画、以色赋形、线面结合,造境醇厚而灵透,从而创造出中国油画的民族风格样式,成为中国油画的经典范式。因此,我也遵循前辈大师的探索之路,借鉴前辈大师的艺术经验,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达形式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油画语言方式。我在绘画中以中国传统绘画“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理念来转变既往的写实造型观念,并不对客观物象进行真实的写照,而是将点线从具体的形象中抽离,重组为平面性的视觉图景,以单纯的色彩追求淡雅、宁静的诗性气质,使画面呈现出有别于“往事”实景的记忆性表达。在此,“往事”成为自我咀嚼、体味生活的媒介,“心象”物化为意形、意色、意境的“形式意味”,当下之我与过往之事相互交融。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传承必当流淌于血液之中。我一直坚持追求绘画表达诗性精神的艺术境界,坚守人文关怀的创作立场,既源于个人对于日常生活之美的感悟和自我心灵慰藉的需要,也试图以这样的方式从精神上唤醒尘世中因欲望的膨胀而迷失了的人性,救赎尘世中因利益的追逐而污染了的灵魂,这便是我在绘画中孜孜以求的精神理想。□
(责任编辑:彭亚琪)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