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强伟岸 吴带当风
2012-07-23 15:58:59
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城内的北岳庙德宁之殿有幅巨大的古代壁画,据传由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吴道子大约出生于唐高宗朝,少时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名声远扬,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他一生创作很多绘画作品,其壁画创作以洛阳、长安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
一、河北定州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德宁之殿殿内东、西、北面墙上均绘有壁画。东、西墙壁画高8米、长18米,绘有以恒山星君等五位星君为民祈福、兴云布雨、造福民众这样一个宏大的场景。北墙现有红泥覆盖无法看到。
东壁绘有东岳星君(着青衣者)和南岳星君(着红衣者),两位星君正手持圭版号令上天诸神兴云布雨。两位星君头戴七梁通天冠,身着帝服,其左上方有一条六米多长的巨龙,正在喷云吐雾,注视着左下方的白色水浪,在两位星君周围,从右到左分别绘有执斧武士2位……一组共13位人物。壁画的左半部绘有摇曳的巨松,暗色的山石,湍急的白色水流,巨浪涌起,乱云缭绕,有风雨欲来、山河欲动之势。
西壁绘有北岳星君(着黑衣者)、中岳星君(着黄衣者)和西岳星君(着白衣者),三位星君手执圭版正祈祷上苍降福,三位星君头戴通天冠,身着帝服,刻画极其生动,整个壁画云开雾敛,微风吹拂,伞盖飘动,天鬼在前开道,天官乘龙回驾,天神聚众返程,壁画的右半部分白云绕树、碧水飞溅,一派和平盛世安乐祥和的气氛。壁画从左至右围绕三位星君的有手执宝物的3位侍从,以及其他11位侍从形象。中部和左边上部分别绘有偃旗息鼓的神众、乘龙的天官、开路的飞天鬼等。
壁画的艺术特色如下:
第一,总体上看,壁画具有吴道子绘画的特点:即“雄强”和“吴带当风”的吴家样。壁画气魄宏大,满墙风动,人物尺寸约高三米,为现存古代壁画所罕见,另外,整体构图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和山西永乐宫“朝元图”壁画相比,不仅尺寸巨大,而且更具有绘画性,德宁之殿壁画就像一个巨幅手卷,有开始、高潮和结尾,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历史上具有这种高水平的壁画圣手,要首推唐代的吴道子。
第二,德宁之殿壁画的风格样式直接参照对象是唐代吴道子。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典型地体现在对线条的运用上。吴道子早年用线细而有力,中年发展为“莼菜条式”流畅圆熟的线描风格,以后进一步发展为飞扬而有韵律的“兰叶描”。在晕染方法上,他继承了张僧繇的“凹凸画法”,并以其与线条结合起来,以淡色的晕染烘托线条,后被称作“吴装”。吴道子也是山水画的开创人,他画山水简约而无皴法,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这面壁画有山水有人物,人物的线描手法符合文献对吴道子中年画法的记载,在风景的处理上具有唐代中后期吴道子山水画简约的风格,尤其壁画里对“飞天鬼”的绘画处理,采用“凹凸画法”,立体效果鲜明,具有吴道子绘画的典型艺术特征。
第三,德宁之殿壁画从绘制手法和现存效果上,都符合文献中记载的吴道子和其弟子共同绘制壁画的效果。从史料记载来看,吴道子绘制的壁画不一定都是吴装风格,也有重彩装饰风格。《历代名画记》载:“兴善寺……东廊从南第三院小殿柱间,吴画神,工人装……净土院……院内次北廊东,塔院西壁,吴画金刚变,工人成色,等等。可见即使当年吴道子画过的壁画,呈现的面貌也还是有差异的,壁画中简淡吴装和浓重颜色装彩同时出现,这也符合前人的记载。
二、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的绘制年代
笔者多次前往定州考察,发现德宁之殿的两面壁画很多地方透出下层原有的壁画轮廓痕迹,历史上应该有过多次重绘和补绘。
东壁着红衣的南岳星君头部出现双重口部描绘痕迹;东壁手持宝物的侍从和上部左侧人群像里的电母面部透出了下层原来的眼睛鼻子线条的轮廓,以及里面的一层描绘痕迹,这些都说明,在后代重新补绘这面壁画之前是有壁画的。那么原有壁画是什么年代绘制,又是什么时间重绘和补绘的呢?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佐证。苏轼十分崇尚吴道子的绘画,他于元祐八年任定州知州,任职期间只字没有提到吴道子的这面壁画,说明在宋代这面壁画就已由后人重新绘制,不再是唐代的原貌了。
中国古代庙宇壁画完成后,有保留粉本的传统,德宁之殿经过历次重修,根据现存壁画透露出的状况,据推断应该有参照的粉本。
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勘定,北岳庙建筑的历史也渐渐明晰起来。唐代开元二十三年《大唐北岳神庙之碑》记载了北岳庙当时的扩建和整修情况。五代末年北岳庙毁于战火,而晋开运三年契丹攻占曲阳时再次遭焚。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下旨重建,后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有学者认为,德宁之殿的殿基为宋代(约宋太宗淳化二年)重建时的基础,大殿主体建筑为元代至正七年重建。据此判断,这面壁画最早的绘成时间不会早于宋代,壁画里露出的最里层应为宋代扩建时绘制的壁画原稿。
德宁之殿外面的砖雕属于宋元时代的风格,殿内藻井属于元代画风,西壁顶部“飞天鬼”的绘制手法是典型的唐代吴道子风格,而壁画里的很多人物造型、道具、器物等更接近宋元风格,五岳星君衣领的圆领方口和周围执幡侍者衣领的左右开衽同时出现,明显是宋元以后的造型特征,五岳星君服饰上的立粉描金图案和卷云描绘具有明代中期的造型特点。三条龙的描绘风格也不一致,东壁巨龙具有唐宋人画龙的风格,其他两条龙有元明人画龙的风格。
三、结论
由此可大致推断,这面壁画是宋代扩建时依照吴道子的粉本所绘制的,元代重建德宁之殿时在原壁画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描绘和装彩,明代维修时壁画部分重新装彩。
历代画师在描绘和重新装彩的过程中,力求补绘的完美和谐,但还是显露出因时代审美风尚改变而带来的时代差异。所以,在这两幅壁画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时代造型特点和装饰风格杂糅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复杂、壮观的古代杰作。
可以认为,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是依照唐代吴道子的粉本绘制的,之后因庙宇毁坏、壁画受损,又经过了后代画工的重绘和补绘,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艺术效果。□
张闯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文化馆
(责任编辑:车晓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