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
2012-03-09 10:41:33
生活在4000多年前的良渚先民,把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石柱,制成外方内圆的立体神物。也许是基于对神灵的表述,遗留下对天地的朴素认识。自此几千年后的周人,或许受到“天圆地方”的原始理念左右,也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更加细密、繁复的礼制之网。由此,周人的生活,无不被编进“礼”的秩序网中。乃至宴飨嬉戏,穿戴配饰,建筑陈设等,无一不呈现着典雅规范的秩序美。
“礼”的精神,投射进艺术品的创作中,又会使人感到来自“礼”的规范化、等级化。最终一切,还是归结为“命受于天”的安排,与秉承天意的“天子”有关。
所以,一定是得自“君权神授”的指令,一个并不需要留下姓氏的周人,只需凭借悟性和巧工,把“指令”生动完美地呈现。于是虔诚的周人,以灵心妙悟雕琢了这件玉雕兔鹰首。
兔与鹰,是天生的一对矛盾。无论外形还是力量,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却似乎很吻合于臣民与“天子”的形象,能形成鲜明的强弱对比,且构成一种矛盾冲突,达到渲染作品的目的。
于是,这“礼”的规范化,因独特的兔鹰合体向背的构成形式,不仅直观生动了,也情致、情趣化了。继之,不知不觉的精神暗示中,使人任从了。就像这只兔子的造型姿态,以前肢弯曲,翘臀,后腿蹬直勾地样子,服服帖帖地任从着,又与鹰和谐共体,进一步演绎着臣民与“天子”的依存关系。然而,无限寓意,却尽在兔鹰相背造型呈现的妙境中。以兔子的后肢为纽带,只见一屈一蹬的变换中,巧妙地造成一种求生似的动态感,极富生命意趣。一种得自“天意”的,“天子”与臣民间,不可改变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共存关系,就这样被确立,被规范,乃至成为周“礼”的一种精神体现。
继而,这“礼”的精神,还需在物象中,作等级化的渲染。从物象的精神中,明显地流露出上下尊卑的等级色彩。“礼”的“教化”意义,被进一步强调。
至此,规范有序,等级分明的审美意象,构成作品的“礼”之精神,成为秩序美的典范。以此彰显着周人的“民和”思想,也正是周“礼”精神的核心所在。又以温润,典雅,且具行端,公正之品德的美玉为载体,“比德于玉”,礼赞使“民和”的“天子”,实现“上下有序,民则不慢”(《国语・楚语下》)的理想社会。
触目惊心的殷红色(朱砂沁色),似虹,似血,似一种生命姿态,布满这对“天敌”的身上,宛若天造地设,仿佛有种莫名的感觉。有人在此轮回,有人对此膜拜,还有人从中嗅到了血腥的悲壮。弱肉强食,本是自然世界的一种生存规律,似乎也适用于这件玉雕作品的意义。如此而言,这片浓浓的殷红色,莫非真是历史,为西周统治者倡导的,所谓使“民和”的秩序美,“录制”的精彩旁白?
(责任编辑:卢晓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