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自律及其隐蔽的秘密
2009-11-12 10:58:25《当代艺术与投资》
录像机
我对录像机为什么会拍出录像以及照相机为什么会拍出照片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心存疑惑。因为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样把握,去用这两种机器拍出好看的所谓的有血有肉的作品来。比如作品里面应该有精致的画面、巧妙的结构,或者有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等等。我试图找过,但都是徒劳。因为当我对它们产生兴趣并着手研究的时候,却被机器本身所吸引。我发现这些机器通常只被当成手段,或者仅仅是个工具。而实际上却是,机器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照相机留驻静态影像,录像机留驻活动影像,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惯性。
一个开启工作状态的录像机从20层高楼顶上被抛下,在这纵情一跃的时刻,4秒多钟,它看到了墙壁光滑的涂料、对面某层楼的卫生间、茁壮生长的植物顶端,等等,以及它落下的旱沟。这是它最后的命运,来不及归纳、没有层次,当然也没有逻辑。紧接着是拆解,它最后的秘密全部留存于那几个厘米长度的磁带上。严守秘密的代价必然是吸引更多的关注,这就像人们探究科学那样,它总是会激起寻觅答案的欲望。其结果是散落一地的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碎片。
取款机
社会系统之所以运转得益于人类积淀出的一整套消耗机制。我们默默的遵守,我们默默的执行。人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造成不同层面的物质减损。银行是自由经济社会进行交换游戏的场所之一,在涉及进出的一系列规则当中,我们从未追究过它的是否合理。我们为机器的一次次吞吐消费,实际上是在为活在某个特殊系统的人群买单。
电视机
把遥控器上数字与对应的频道记下来,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想看的电视台和节目。秩序,意味着良好的服务和习惯,就像上档次的宾馆都会为客人准备好这些。08年3月底到北京工作的时候,我带着在上海的那台海信电视机。当接上北京新家有线电视接口的时候,电视频道序列全变了。完全不同于上海时的情况,一些电视台消失了,一些从没出现过的电视台出现了。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我想这是换了一个城市生活的必然代价。仍然是68个频道,包括那些黑屏的、带雪花点的。
过了一段时间,电视频道突然自己扩充到112个!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差异不仅仅是两个城市这个名词所带来的,两个名词背后的空间也是完全窘异的,正如我在北京半年来生活的体会。地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是“对抗性”的,一切源自背后有一个无形的隐秘的权利之手,而我们通常都是忽视它并习惯性的遵守。我把它们又记录下来,我想这些可以作为一个文本,作为差异的佐证。我对大的空间概念第一次有了具体的体会。有线电视机的信号是机器派生的,但是它们终究是由人控制的。之后,我又让电视机履行“自动搜台”功能,这次得到的结果是44个频道。
打印机
生活空间的改变使人察觉到由时间意识形成的空间存在。突然身处政治首都,它让你不得不去关注,因这个城市所发生的一丁点风吹草动甚至可以影响这个国家的奇异力量,这很奇妙;不过我并不喜欢拿政治符号来做点什么,甚至刻意回避。但是08年某个老人去世的消息还是震撼了我。它使我意识到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不过这一切发生的又是如此的隐蔽和平静,它就像使用打印机时不知不觉中墨水没有了。
我们使用家用打印机去打印图片(四色墨盒),到最后,因为某种墨水的不足(总有用尽的一刻),打出的图像逐渐呈现出缺憾,缺点黄、缺点红等等。在最初我们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随着缺憾的增加,换墨盒的最后期限即是我们对于缺憾忍耐的限度,即是我们宣布对于一个旧有机制的放弃。87,是一个老人的年龄。
照相机Ⅰ
把照相机的镜头蒙住的时候,照相机作为一个机器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失去,它仍然可以完成对焦、曝光,甚至是打闪光灯直至成像。当然它们只是拍出了黑色的照片。就像一个盲人,它没有观看的能力,却不代表没有思想的能力。黑色的照片就像是闭上眼睛后的沉思,留在上面的红色的日期正好提示了彼时彼刻的存在。似乎是对前者一种确证。这样,我们就不必为摄影会产生怎样具体的结果而去焦虑了。将它的镜头伸缩功能固定下来,这样它就真正的失去了观看的功能,但却永远保持在观看的姿态。
照相机Ⅱ
另外一台相机也是瞎的,镜头伸缩功能保留。需要拍400多张照片填满那个2G的内存卡,才算完成使命。它使我有事可做,这种感觉就像画家可以拿着画笔每天画几笔,当然也可以不画。然后到某个时间结束,我想我和相机保持了平行地去看世界的动作,只是结果迥异,它显得更单纯。连接电视机循环播放,这既不能算作严格的录像(但附有一段旅行意味很强的音乐循环播放),应该也不能单纯的叫做摄影(但现在的画面已然具有流动的特性),这两者的形式兼有,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
照相机Ⅲ
我们用相机拍摄出的照片,通常都是我们对被拍摄物的想象进行预设的答案。这个结果出来后,它可能验证了预设的判断,或者超越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惊奇,或者留下遗憾。这就是通常的摄影活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尤其通过摄影这样的方式进行判断时,必须要经过图像。
相纸自身已经有一个影像“存在”,只是没有显影,只是等待人们开启那个控制的闸门。给它一个机制让它们显示它们自身。把一盒新的宝丽来600相纸放进宝丽来相机,取出相纸盒再装进去,得到一张自动曝光的白色照片,重复此动作。一盒相纸总共10张。这个结果出来的虽然都是白色的照片,但是因为相纸包含的显影液之间的差异,它们也并不都是绝对相同的纯粹白色,它们有着细微的差异(有些偏冷,有些偏暖,有些有瑕疵),语言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差异。
计算机
仍然是一个工具。如果相对于新媒体艺术,或者录像摄影这样的艺术,它更是工具的工具。最少的元素,两张一黑一白的图片,用一个看图软件全频播放,屏幕产生了纷繁复杂但极负韵律感的活动影像。再用一个屏幕录像软件对屏幕发生的一切进行录像。并非就是这样一直重复下去,由于计算机的缓存限制,录制的载荷也是有限度的,从最初的黑白平顺的交替,到因为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造成的卡壳、延迟,这中间也有一般情景录像所经常有的“叙事性”,最后,软件提示你“作品”“完成”了!这涉及到三个我感兴趣的东西:动用最少的实物素材去制作一件作品,一件极少主义风格的作品;用非传统的摄像原理去制作一件录像作品;机器有它自身的美学生产逻辑和判断。当然“机器的”一般意味着冰冷,没有情趣,它不一定能很好的调动人们的情感。但是机器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与人生活是我们一部分工作,与机器也是。
(责任编辑:苏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