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李晓刚的艺术,我们会发现从他1988年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的成名作《沽沽湖的传说》,到当下正在创作的《蜃楼》之间,有一条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表现的清晰线索。无论如何,与早期作品比较起来,李晓刚近几年创作的作品,无疑在造型的准确、技法的娴熟、语言的纯粹、画面处理的精到、情感表达的细腻和丰富等方面,都已达到了成熟完美的境地。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李晓刚的艺术不仅是写实具象的,而且还是“心象”的。我们不妨把此视为李晓刚在艺术上的独创。不过我想重点指出的是,他艺术中的“心象”之所以是有意义的,在于它建立在古典和浪漫的艺术精神与美学原则的基础上。
李晓刚艺术中的古典性(不是古典主义的),表现在他仍然遵循着古典艺术的形式法则:理性而又稳定的画面布局、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严谨的造型语言、肃穆而又宁静的气氛等。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西方艺术史就是古典艺术与偏离和抵抗古典艺术的历史,在他看来,古典的和非古典的艺术(如样式主义、巴洛克、罗可可、浪漫主义等)之间是无法和平共处的,然而在李晓刚的“心象”艺术中,我们则能发现古典与浪漫的共存和统一。如果说在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男女人体的完美表达方面,李晓刚是一位优秀的古典艺术家的话,那么在人物形象的心灵诉求和作品的情感表达上,他则无疑跨入了浪漫艺术家的范围,因为他在古典艺术的形式空间中,建构了一个他想象的“心象”世界。
在这个自由的“心象”世界中,李晓刚把各种人物置身于非现实和非逻辑的环境之中,那些或悬挂下垂,或结成网状的线,诱人的石榴,起皱的白纸,神秘的空间、斑驳的墙壁和地面,都是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外化物,心灵活动的明证,也是艺术家为表达作品的整体情绪服务的。同时,李晓刚也是一位描绘女性形象的优秀艺术家,并且评论家们也注意到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妩媚动人,而且很少直视画外的观众。李晓刚自己把此解读为对女性的尊重,因为她们没有挑逗观众的眼神。从李晓刚的作品看,我倒是更愿意把那些无视观众存在的美丽女性,理解为收心内视,以体验青春短暂,生命易逝的艺术形象。
李晓刚把古典和浪漫艺术统一在他的“心象”世界之中,表达了艺术家超越现实,追求人生理想的愿望。也正是由于在他建构的“心象”世界中,具有古典和浪漫的艺术精神,才使他的艺术充满了本雅明所说的那种“灵韵”(aura),散发出一种神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