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艺拍2025春拍即将启幕,明清瓷器珍品荟萃,雅昌拍卖图录APP可同步竞拍
2025-04-15 10:28:43快讯
春意盎然之际,花地艺拍携2025春季拍卖会翩然而至,将在4月18日-19日在花地湾古玩城二楼九里艺术空间亮相预展,4月20日下午14:00开拍,雅昌拍卖图录APP可以同步竞拍。在此次春季拍卖会征集的数月中,花地艺拍团队遍访20余城,为广大藏家甄选明清瓷器珍品,希望以器物为媒,对话千年文明。
官窑领衔,民窑生辉
花地艺拍2025春季拍卖会聚焦清代官窑瓷器占比再拔新高,重器频现。特色民窑亦熠熠生辉:如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故事题材画片瓷,笔触灵动,叙事悠远;清末至民国细路彩瓷,工笔细腻,色彩秾丽;单色釉瓷则以纯净釉色诠释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传珍契古,递藏之乐
本次呈现的多件标的有来源传承,脉络清晰,部分更附有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出版记录,如马钱特旧藏的清乾隆 黄地绿彩折枝莲纹盘;玫茵堂藏的清乾隆 茄皮紫釉双兽耳瓶,该拍品还收录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51。
五年征程,花地艺拍团队以严谨学术态度甄选每一件拍品。2025年4月18日至20日,诚邀您莅临花地湾古玩城九里艺术空间,聆听瓷器低语,触摸文明脉络,共觅知音之藏。
精品赏析
▼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圆口,器身为长方形,圈足,器型象征天圆地方,瓶身通施仿官釉,瓶身以较少见的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穿带纹自下而上穿过八卦纹间隙,于瓶肩处向下折返,八卦纹则点缀于四角,整器造型线条挺拔。其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于静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百年风霜后酥光未泯,具赵宋官釉之遗韵。足际露胎处刷酱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干隆朝盛行摹古之风。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写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具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不惜下发内府收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本品正是这种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为重要宫廷陈设器。
同类器可参阅《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47,图184;《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册,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页164,图4;《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252,图4-8;《哥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哥窑瓷器荟萃》,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318、319,图154。
来源:1.香港藏家旧藏
2.1991年5月21日香港协联古玩拍卖会编号113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十年(1732)九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奉上谕:着寄信与年希尧,将霁红、霁青、均窑、汝窑小花盆、水连烧造些来。先做木样呈览,朕看准时再发去烧造。”拍品即为此类花盆中的仿汝釉品种,由皇帝亲自选样看准,足见其烧造极受重视。本品与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同属前述清档记载奉上谕烧造的品种,胎体较厚,通体施仿汝釉,釉面肥腴温润,呈色匀净淡雅,与小巧简美的器形相称,体现了雍正单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为尚的艺术造诣。
来源:1.法国Millon 2021年12月9日Lot.45
2.保利秋季拍卖会Lot.631
该盘敞口浅腹,盘形规整,通体釉质温润,盘心及外壁以铁线描技法绘缠枝苜蓿花纹,其枝蔓牵连,布局繁密饱满,图案线条全部以单线勾勒,枝叶呈串联状,极具图案性,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笔法严谨,处处体现出雍正官窑一丝不苟的工艺风格。此盘特别之处在于,盘内壁以粉彩绘八宝图案为饰。其中粉彩八宝之画法及彩料呈色具有清代中期特点,并且绘制水平颇高,或许是因为此类纹饰之雍正作品当时存世即已不多,故特别加彩以示重视,亦未可知。
壁瓶呈葫芦形,背部平坦,上端开一凹槽,以供悬挂之用。正面以矾红彩描金“卍”字锦作地,其顶部以金彩描绘云头纹,腹部上下各有一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以金彩书写楷书“大”、“吉”两字,两字周围均环绕五只蓝彩蝙蝠。开光之间有松石绿釉结带状饰物,下承以酱釉底托。背面酱釉地描金装饰,无款识。
来源:1.马钱特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18年3月22日Lot.793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黄釉,外壁饰绿彩折枝番莲纹八组。整器盘形秀美,胎釉俱佳,彩料纯正,工艺精细,黄绿两色搭配合宜,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黄地绿彩创烧于明永乐时期,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是明清两代御窑厂的传统品种,其器形以碗、盘等日用器皿为主。《国朝宫史》记载,此类黄地绿彩器为贵妃所用,品级极高。
参阅:
1.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137,图111
2.《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10,图145
来源:1.香港苏富比1982年5月19日Lot337
2.香港小雅之堂收藏编号B21
3.香港邦瀚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国艺术珍品
五彩龙凤纹碗始烧于清代康熙年间,为清代宫廷御用膳碗中的典型之器。据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的《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铺宫”记载:“五彩红龙磁盘”,即此处所指“五彩龙凤纹碗”。腹部纹饰为两组龙凤穿花戏珠纹,碗心亦有龙戏珠纹,寓意「龙凤呈祥」,此图案成熟于宫廷艺术,因其美好的寓意,受各朝皇室喜爱而被定样在瓷器中。
来源:1.香港拍卖行及地产代理公司1991年5月编号268
2.香港嘉德2021年秋季拍卖会Lot.0932,成交价300,000港元
斗彩暗八仙纹折腰盘是清代官窑传统品种,纹饰以八仙手持物件代指八仙,寓有八仙祝寿之意。
拍品器形规整,曲线柔美,盘心饰月华锦纹,环拥寿桃、莲花,内壁绘暗八仙纹饰,外壁以两组石竹、莲花、蝴蝶梅、萱草等折枝花卉搭配。盘内布局疏朗,与外壁花团锦簇形成鲜明对比,釉面光润,纹饰描绘精细,工艺水平不输前朝。品相保存良好
来源:台湾慎德堂旧藏
本品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壁施白釉为地,盘心及外壁均绘海水龙纹,海浪汹涌滔天,层层迭起,龙身上下翻腾,龙须向上飞扬,龙爪有力怒张,腾跃海上,气势威猛。此拍品造型规整,胎质细腻洁白,画工精湛,青花色泽淡雅,矾红清新艳丽,极具层次感。成对流传,尤为难得。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质量、爱好各不相同。《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为: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老二叫睚眦,嗜杀喜斗;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四子蒲牢,受打击就大声吼叫;五子狻猊,形如师,喜烟好坐;六子霸下,似龟有齿,喜欢负重;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老九螭吻,口润桑粗而好吞。
来源:北京秋季拍卖会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历史悠久,很早便传入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王后刘华墓里即出土三件孔雀蓝釉陶瓶。明清官窑均烧造孔雀蓝釉器,各朝的色调及釉质都有所差别。本品造型端稳,通体施孔雀蓝釉,釉面光洁细薄,釉色鲜亮明艳,观之赏心悦目。孔雀蓝釉器属低温釉,施釉较薄,时间一长很容易剥落,故保存较难。本品历经数百年而釉面依旧完好,极为难得。孔雀蓝釉器存世稀少,较为珍罕,流传至今的乾隆朝孔雀蓝釉盘亦不多见。
来源:香港藏家旧藏
本拍品口沿描金,饰一圈如意纹,肩部绘金彩弦纹,内绘缠枝莲寿字,肩部变形蕉叶。颈部、腹部主饰粉彩绘飞姿各异的百蝶图纹,千姿百态,眼花缭乱。整体纹饰画笔娴熟,色彩丰艳,器制典雅高贵,纹饰生动,形神俱佳,造型秀美。赏瓶为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此种造型一直延续于清一代,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
(责任编辑:李保兴)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