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 一场秋拍,尽览大写意四百年
2024-12-24 16:26:25拍卖前瞻
笔墨尽洒逍遥意,万物神韵在其中。论及写意花鸟画,“青藤白阳”绝对是传颂了四百年的佳话绝唱。自明代中后期开始,接踵出现了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划时代的艺术大师,让大写意花鸟画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流派,写意精神也成为了重要的审美品格。直至今日,大写意花鸟画依然经久不衰。
▋ 一场秋拍,半部大写意美术史
在即将到来的西泠二十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将瞩目呈献“青藤白阳”专题,为书画同好带来徐渭、陈淳的书画钜作。“青藤白阳”的传世作品数量有限,一向被视为艺术经典和中国书画的精粹,每有佳作释出于市必将成为瞩目的焦点。此次青藤、白阳力作同时现身西泠拍卖,更是不容错过。在看过西泠二十周年秋拍图录之后,本期内容将在“青藤白阳”的基础之上,带您一窥大写意四百年的流传与面貌。
◆陈淳,由小写意向大写意转变
首先是“白阳山人”陈淳(1483-1544),他是文徵明的弟子,其花鸟画无论是形式或题材都与前辈画家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中年以后,伴随着家道中落的打击和宦海沉浮的失落,画风由拘谨转为奔放,突破文氏笔墨风格,以诗入画,极富文人墨趣,是比其师文徵明还“高”之特色。明董其昌评价陈淳:“白阳陈先生深得写生之趣,当代第一名手,不虚也。”明王世贞评其书画:“不好楷模而绰有逸气,故生平无一俗笔。”
陈淳(1483-1544)
本季秋拍,由法良、袁克文、金勤伯等鉴藏的陈淳《牡丹春意诗画卷》手卷(Lot0348)以淡墨写牡丹,并书行草自作七言诗,二者尺寸一致,又同为“甲辰春日”所作,所以此作是陈淳存世罕见原配牡丹诗画卷,也是其去世当年之力作,更是其存世书画双绝之作。
本卷不仅体现了陈淳晚年对吴门祝、文一脉书法与绘画双系统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其暮年洒脱自由生命思想与态度,更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以及浪漫书风的兴起,有着先导性作用。愈到晚年,陈淳笔下的折枝花卉用墨着色也愈来愈淡。本卷中陈淳所绘牡丹用墨极淡,清雅稳静,不仅是其晚年简淡思想意味之最好呈现,更是其大写意花卉突破文氏门墙,自创新风的最好例证。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二) 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亦带来两件陈淳作品:晚年作《繁花图》扇页以及罕见早年作《蜀葵图》扇页,从中也可见陈淳对“吴门”创新与突破,识者宝之。
◆徐渭,大写意自成一派
陈淳放逸的笔法、闲适宁静的意趣,开启了明代写意花鸟画之新风,影响着后世,“青藤居士”徐渭(1521-1593)便是其中深受启蒙的一位。
徐渭(1521-1593)
徐渭,诗、书、画、剧“四绝”全才,是中国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代巨擘,其生前迭经坎坷,落魄偃蹇,命运悲惨异常。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在表现内容上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通过画作宣泄对人生苦痛的愤懑和对世事不公的抗辩,重“意”而轻“形”,笔墨纵横驰骋,墨色淋漓,以浓破淡,苍润相间,趣味十足。也正是徐渭的存在,让大写意体派正是确立。“苦瓜和尚”石涛曾感叹“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郑板桥肯作“青藤门下走狗”。吴昌硕曾评价其“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齐白石“恨不生前三百年”愿为其“磨墨理纸”。可见其艺术影响之甚。
本季西泠秋拍带来济南文物商店旧藏,著录累累的徐渭七十一岁极晚年(1591年)力作《墨花八段卷》(Lot0349)保存完好,章款俱佳,整幅画卷近八米,可称得上是私人收藏可流通最大最完整的徐渭画卷。此卷集诗书画为一体,画心中每段有徐渭自题诗与张照和诗,一一对应。
本卷图共八段,构图上受到“吴门”影响,延续陈淳、陆治、周之冕等善用的四时杂花长卷形式,间画间题。所绘杂卉八种,每段均有青藤自题七言绝句,画卷中八首题诗,全部见著于徐渭本人诗文集中,且早在明天启年间付梓。本卷中诗、书、画相得益彰,是徐渭晚年经历风雨沧桑后,宣泄情感、表达自我的一扇窗口。他借花卉诉说人生感悟,题画诗中“我却胸中无五色,肯令心手自相欺”;“草木从来无定准,一时抬价要高人”等句,无一不展露出其高洁的灵魂。
明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拍品
此卷虽是400多年前所作,至今看来仍是充满新意与活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花九段图》为徐渭于1592年作,是其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之一,两卷相照,在大小、形制、内容上,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伯敏题“神韵融于大写中,青藤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卷前有王伯敏题引首,卷后有王个簃、俞剑华、潘天寿、谢稚柳四位名家题跋。潘天寿将本卷视为徐渭作品的标准件,亦曾临摹此卷,并在卷后题跋:“草草文章皆绝古,离披书画更精神。如椽大笔淋漓在,三百年中第一人。”山东画家于希宁对临徐渭此卷的作品《临徐渭墨花八段卷》(Lot0350)将在本场拍卖一同亮相,精彩不容错过。
说明:于希宁自题跋。
著录:
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于希宁》P201,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于希宁》P239,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于希宁(1913~2007),原名桂义,字希宁,以字行,号平寿外史、鲁根,山东潍坊人。工花鸟画兼善书法。历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校校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美协主席,书协副主席。
▋“青藤白阳”的后世流转与继承
“青藤白阳”开创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后世追随者众,或宗徐渭、陈淳,或在徐渭、陈淳之间,尤其是在清初和清末民国期间影响最为广泛。无论是“冷逸”的朱耷,“我自用我法”的石涛,突破正宗束缚的“扬州八怪”,还是吴昌硕的“金石入画”,齐白石的“玩趣稚拙”和潘天寿的“现代小清新”,都在“青藤白阳”的基础之上继承和发扬了大写意。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乾隆时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凤翰,专画梅兰竹菊及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以笔墨书写胸中逸气。本季西泠二十周年秋拍,亦带来“扬州八怪”中的七家,尤其是郑板桥、李方膺、罗聘、高凤翰的写意花鸟作品,精彩纷呈,且估价极具吸引力,不容错过。
郑板桥“三绝”的典范《双清图》写意兰竹,水墨淋漓,别具风致。高凤翰《清泉白石图》以淡墨作石,水草浓墨点醒。不求艳丽,但见笔墨功夫。王一平旧藏并题签的罗聘《兰竹图》质朴而富有韵味,李方膺《竹石图》挺拔有力,为其孤傲不屈品格的写照。
◆近代大写意多元面貌
时至清末民国,依然有一代代书画名家宗法“青藤白阳”,并成就卓越。如,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海派名家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吴昌硕的写意花卉有着极强的独创性,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时值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西泠二十周年秋拍呈献多帧缶翁力作。“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中,《旧时月色四季花卉屏》《紫绶图》《墨梅图》《梅石图》等缶翁翰墨值得关注。
其中,缶翁自藏三十余年的《旧时月色四季花卉屏》(Lot2620)依四时绘制枇杷、荷花、桂花、红梅四种经典花果,寓意吉祥、面貌清雅。又由吴昌硕暮年再跋中“画卢橘先作圈而后点色,此任山阴法也”“学雪个略有似处,然非时年之所谓学雪个也”等句,可知吴昌硕大成之年对于画法的体悟,包括早年学习任伯年、体会八大山人,也包含了他对自然写生的态度,亦可觅吴昌硕师法之脉络。
作为吴昌硕的入室弟子,潘天寿在八大、缶翁意趣之外别开新貌。其1961年盛年所作《长年大利图》(Lot2644)为其所绘罕见荔枝题材,而横式长卷的构图更是市场仅见。该作笔触爽利、构图更见新意,正是潘天寿风物写生中兼备神、形、情的特殊佳作。
潘天寿(1897~1971)长年大利图
设色纸本 画心
1961 年作
尺寸 :131.5× 31.5cm
估价:RMB| 180万-300万
2024-12-30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愿为青藤“磨墨理纸”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中国大写意绘画的又一座高峰。其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此次西泠二十周年秋拍“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也带来多件白石老人力作。其中,天津美术出版社旧藏,齐白石盛期代表之作《葫芦蚱蜢图》(LOT 2688 )为白石老人的经典题材,以葫芦入画寓意着福禄万代之美好愿景,画中所绘蚱蜢则凝聚了齐白石毕生的草虫写生造诣。此作恰到好处地将大写意挥洒的豪迈与细笔勾勒的工细,精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之中。
此外,“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等专场亦带来张大千、谢稚柳、刘海粟、唐云、朱屺瞻、王个簃、赵云壑、王震、黄幻吾等名家的写意花鸟作品,尽显大写意的多元面貌。
雅昌拍卖图录APP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转载。
授权联系:libaoxing@artron.net
(责任编辑:李保兴)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