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石专题 | 南京十竹斋“2024艺术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2024-06-20 13:35:20快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30e88875bc5a5d2dadc5736371a06e0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7258462f8b3aedfc94c734cde55557d6.png

傅小石专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2076d5dcce804c7f1875b68f9f8f2c2c.png

傅小石(1932—2016)

傅小石(曾用名傅益筠),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长子,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南京市残疾人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残联理事,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特邀顾问、华夏巨匠书画院院长。《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国家大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名人录》等几十种书籍均收录了他的作品及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b9f4deb5a95f914c7ad1707bf9a90b8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6/9d0062083a462a405c1a440aeb910423.png

本专题所有拍品(Lot.1082-Lot.1119)均有展览:“云想衣裳花想容——傅小石作品展”,刊登于《现代快报》2023年12月9日艺1版。

傅小石:倔强的画笔(节选)

作者:萧平

关于小石的画,他在一篇《自述》中认同如下的划分:1977 年 11 月到 1979 年 2 月,右笔水墨时期;1979 年 9 月到1982 年底,左笔黑白时期;1982 年底到 1986 年底,左笔淡彩时期;1987 年至 1992 年,左笔重彩时期;1992 年后又回到水墨境界。尔后,一度偏重简率的线,后些年又尽量弃舍线条而代之以笔触和块面的表现。总之,笔墨愈加放纵了,色泽愈加浓丽了,画面愈加丰满了,人物愈加传神了。笔和墨交融着,墨和色交融着,情和境交融着,他自如地描绘着他想描绘的一切,木讷的他借此说话,借此抒情,借此倾吐和宣泄。

中西合璧,是小石艺术最显著的特色。所谓合璧,指的是优质组合,对西画是一种突破,对中国画同样也是一种突破。西画的学历和中国画的家庭背景,在小石心中纠缠着,那是理不清的从情感到理法的纠缠。他在握笔使用中国长毫作线时,却采用了西画摄取形象的法则;他在应用西法渲染物态体积时,关注的又是中国画的气韵。这是一种无意使然而然的自然融合,是从内到外的彻底融合,是全无造作的,由背景、基础、学养到技艺的完整融合。


这是小石经过反复探索、寻觅终于发现于心头、笔端的艺术。合璧或曰融合,是从整个大体系而论的。若就其具体的泼墨泼彩人物画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到这个融合过程中的心迹。起初,触动小石的是梁楷的《风神》,面目模糊却神采生动的“泼墨仙人”启发了他,他由梁楷想到其父的笔墨,他发现了其中的联系,便感到亲切,感到是可以走近的。南宋的梁楷还有法常,他们纵放简括的画风传到日本,影响了日本数百年,傅抱石在日本留学期间,又找回了这一传统,后来小石再度从中发现新鲜的天地,这是一种情缘。

小石有很强的驾驭形态的能力,这种能力借助梁楷淋漓刚挺的笔墨,便立即产生了新鲜动人的面目。开始,他还拘束于形态,笔墨的处理也比较单一,风格偏于明秀,属于他右手水墨的第一阶段。突发的脑卒中把他带到了死亡的边缘,右身偏瘫已是最好的结果了。病床上的小石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同时受着煎熬,他的艺术还有希望吗?夫人伴着他,他们在人生和艺术的绝境中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起了吴运铎,终于用左手握起了画笔——不屈的画笔! 这一生理上的变化,促使他进行艰苦地变法。

左手的不便逼迫他就大体而舍枝节,他在无奈中倍尝苦果,当然也有偶得的快乐。记得《未名》首展时我邀他加入,他出品的《相扑》便是左笔偶得的妙品,引起诸多同人的关注。当他克服左手的别扭和生疏的时候,不但左笔成了他的特征,他的新画风也应运而生了。他不再拘泥于形体,他的笔墨也避免了通俗而转入恣肆和奇纵。这是艰难的技术磨炼,更是痛苦的心灵开掘。


之后的二十年,他仍不断思变,也不断完善,或添加,或减略,总力图将中西两方面有益的东西一点点放进来,把不甚妥当的因素一点点舍出去,渐形成了一个完备、协调的整体,这就是傅小石的“风神”。他是将纸钉在壁上立着作画的,好像作油画似的。当他左手握着笔面对自己的画稿时,我发现,他眉眼间放出了光彩,那神、那态,是从心田中流淌出来的。

他快乐着,他找到了自己心爱的、自由的、赖以倾诉的语言。小石的作品,因大多取材于古代人物,需要跨越时空的体验,需要读书,需要了解历史,需要借助于古代画家的作品,从中寻到这样、那样的依据。然而,他却说:“我画的古人实际上都是现代人,寄托着现代人,首先是我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是借古喻今的,形式为古,目的在今。他因之在古和今之间自由驰骋而不受历史的限制,他可以浮想联翩,可以罗曼蒂克……一定的历史依据是他寄托性情的舞台,他借这舞台演出着生动的大戏或小品,寓托着他人生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李保兴)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