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 | 张辉:五代两宋局脚、宝剑腿、卷云足腿之凳椅——中国家具史㉘
2024-05-08 13:59:14雅昌原创专稿
家具的唐宋之变,就是跪坐、跪榻逐渐崩溃,垂腿坐高坐具日趋流行。尽管“北宋之时,守礼法之士,犹多危坐。”深刻革命已引来一系列变化。历史机遇下,各式坐凳风起云涌。
五代宋辽金的各种凳墩,多见各种弯弯的腿,奇奇怪怪,猛的一看,莫名其妙。细考,会发现一派新风尚中有旧根基,古老局脚的根脉在此有新故事。局脚,派生出宝剑腿、卷云纹腿及鼓腿马蹄足。
唐代坐具喜用筌蹄、长方凳(榻),宋代流行则各类圆凳、类圆凳、方凳。式样丰富,前所未有。凳面分为圆形、海棠形、童眼形、腰圆(月牙)形、方形。
可悲哀历史走到了此处,小小凳子才兴起流行。可欣喜,它们进化甚快,一时间,已达繁盛。
一.凳子
(一)x形局脚鼓凳
继局脚长凳后,圆形局脚鼓凳、圆凳脱颖而出。传统多足局脚榻,居中间的对称局脚,形态上下宽中间窄,呈现x形,姑且称为x形局脚。榻上x形局脚移植各种圆凳之上,成就x形局脚鼓凳。
晚唐五代宋敦煌遗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可见宽扁的大鼓凳,x形局脚,并与上面牙板相交,正面成三面券口。这开风气之先。
大江东去,几百年后,明清家具的鼓凳,那些黄花梨、紫檀、红木的制作,基本一样,“扁担腿(如意柄)”由x形局脚而来,只是体态变得瘦高。
局脚在汉、唐、宋、明、清家具中,按部就班地延续发展。后世根杈,有太多来自千年前大树的根系。
晚唐五代宋 敦煌遗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的x形局脚鼓凳图
北京西郊辽墓壁画中,亦见x形局脚鼓凳,体态渐高,“扁担腿”明确。
北京西郊辽墓壁画中的x形局脚鼓凳
(《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8 期)
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3号辽墓壁画《奉祀图》上,主人袖手坐于圆凳,四足x形局脚式“扁担腿”。牙板与腿足向外彭出,腿足下端又向内兜转。座面有座垫。
辽代 内蒙古敖汉墓壁画《奉祀图》上的局脚圆凳(摹本)
传为北宋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上,鼓凳宽大,x形局脚,七足扁担腿,与上下牙板结合,成四面圈口。托泥下面出现龟脚。圈口和龟脚,这些要素年代都偏晚。
参考图:
北宋苏汉臣(待考)《秋庭戏婴图》上的x形局脚鼓凳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宝剑腿凳(案式)
汉代以来,直腿为一脉,局脚为另一脉,两者并行。五代宋时,宝剑腿出现,由局脚演变派生,自成一脉。
宝剑腿,由上下两截x形局脚演变。前此已经论述(《局脚桌与宝剑腿案(五代宋辽金)》《雅昌专栏》2024年4月13日)。其中部宽大,云纹足次大,上下腿窄小。曲线凹凸,异趣多变。如意云纹足即足翼上翘,形如云纹、又像如意头。
扬州五代寻阳公主墓出土宝剑腿四足木凳和宝剑腿三足木凳,均为海棠形面,开榫纳腿。前者更近于案体结构。罗锅曲枨连接前后腿。
一般案体结构或宝剑腿结构,应该有牙板或牙头。这在两个宝剑腿木凳上未见(或遗失)。
五代 扬州寻阳公主墓出土宝剑腿四足木凳
(窄门文化图片)
五代 扬州寻阳公主墓出土宝剑腿三足木凳
(窄门文化图片)
宝山辽墓是契丹贵族墓,葬于辽太祖天赞二年(923)。2号墓壁画《苏蕙寄锦图》上的宝剑腿圆凳,为此类资料锦上添花。凳红髹彩绘,网纹软屉。四面大边中心打孔系绶带结。腿上端格角与灰漆牙板连接。
凳面童眼形,左右尖头、前后圆边。四腿均为宝剑腿,中部宽出,状如花叶,又似蝴蝶。云纹足次宽,上下腿极窄。对应童眼形凳面,前后圆边下的两条腿横截面为曲面;左右尖头下的另两条腿横截面为锐角,使用宽且厚的方料完成,侧面也能看到轮廓曲线。从明清家具桌子挖缺作腿做法反推,这使用了后世所称挖缺做。挖缺作是方足内侧挖去一个直角,大致切去约四分之一,断面出缺口。对比看,前例扬州五代寻阳公主墓出土木凳宝剑腿为木片挖出。
《苏蕙寄锦图》人物为唐五代装扮,“壁画不仅在人物形象、装束及表现手法等方面保留了浓郁的唐朝风格,甚至绘画背景也都体现了‘妙创水月之体’的周家样的重要特点。”(吴玉贵:《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 寄锦图” 考》,《文物》2001年第3期。)尽管如此,绘画中的宝剑腿还是不同从前,细腿部分是趋向笔直,是宝剑腿再派生后的新形态,与早期弧线状相去甚远。
时光如水,几百年后的明清家具上,这类宝剑腿还存在。
宝剑腿成为后局脚时代的标志、超越局脚的标志,带有更强的隐形权利,更高贵绮丽,也属矜夸富多之作。其制作者,可能以为直腿简单寡淡。而直腿的制作者,或曰宝剑腿“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在社会阶层上,这是庙堂和江湖之分。在审美上,各有其妙,价值判断标准最好不要单一或统一。
从上例扬州五代寻阳公主墓四足木凳的宝剑腿,到《苏蕙寄锦图》上的宝剑腿,要经过时间的反复锤炼,多少制作后才能完成。一个图像背后是快速变化的时代。
辽代 赤峰宝山2号墓壁画的《苏蕙寄锦图》上的宝剑腿圆凳
传为之“唐画”,名作累累,但无一为本朝遗存。赤峰宝山辽代 2号墓壁画的《苏蕙寄锦图》《杨贵妃教鹦鹉图》,考证者论为“唐代周昉”风格,更说明“唐画”未必是唐画。
多幅有宝剑腿圆凳仕女图“唐画”,年代考证众说纷纭,常常认为是北宋摹本。同时,宝剑腿家具,几乎未见于丰富的敦煌唐代壁画,而仅见于五代宋辽金考古收获(参见《局脚桌与宝剑腿案(五代宋辽金)《雅昌专栏》,2024年4月12日)。这些“唐画”作为宋时之参考为宜。
“唐画”中的宝剑腿凳子,凳面多为腰圆形,多黑髹,宝剑腿。分心尖牙板与宝剑腿连接,成为券口。四面大边中心,打孔系打结绶带,这与《苏蕙寄锦图》上的宝剑腿圆凳系打结绶带做法一样。
清代民国广式红木椅子还有这种椅面,称为猪腰椅。
《捣练图》《内人双陆图》《唐人宫乐图》《挥扇仕女图》上,圆凳有分心牙板、宝剑腿。云纹足平铺在地,这在生活中不实用,可能是流传的画样形式。而《挥扇仕女图》圆凳宝剑腿,云纹足尖底落下,是常见的形态。
太多的惊喜都是来自于宝剑腿,“唐画”中的宝剑腿凳子,研美华绮,曲线夸张。或嵌珠玉、或镶宝石,不吝工本。如果说,任何雕藻精丽的家具都有隐隐的优越,那么,此类宝剑腿圆凳仕女图就明晃晃显示权力。
参考图:
唐代张萱(待考)《捣练图》上的宝剑腿圆凳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唐代周昉(待考) 《内人双陆图》上的宝剑腿圆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唐代(待考)《唐人宫乐图》上的宝剑腿圆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周昉(待考)《挥扇仕女图》上的宝剑腿圆凳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有种“月样兀子”,用于皇家礼仪上,称“驾头”。冯汉骥说:驾头,“即帝王行幸时,使一老内臣于马上抱一繡裹几子作先驱,百官道次班迎,则向之致敬。此法物在宋代已少有人知其意义及为何物者,但此实后来帝王宝座之雏形。”(冯汉骥:《驾头考》,《冯汉骥考古学论文集》85页,文物出版社)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追述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卷六《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记:“执御从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菓垒、掌扇、缨绋之类。御椅子皆黄罗珠蹙背座,则亲从官执之。———驾将至,则围子数重,外有一人捧月样兀子。锦覆于马上,天武官十余人,簇拥扶策,喝曰:'看驾头!'”
北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驾头,旧以一老宦者抱绣裹兀子于马上, 高庙时犹然,今乃代以閤门官,不知自何年始也。”
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城市景观,卷一:“嵩呼而行,次有一员紫裳官,系阁门寄班,乘马,捧月样绣兀子,覆于马上。天武官(一作天武中官)十余,簇拥扶策而行。众喝曰:‘驾头’。”
对应史料中的“月样兀子”,应是“唐画”中的那种腰圆形宝剑腿凳子。两者均具贵族或宫廷气派,炫耀矜夸、豪华繁缛。
这时代,凳子地位高贵,后世未能再现。
(三)卷云纹足圆凳
卷云纹足者,足内卷如云,或阴刻内卷纹,另成一格。
四川成都老四门外抚琴台五代前蜀墓中,皇帝王建石雕坐像,高86厘米,按照王建生前的肖像而作,风格写实,栩栩如生。所坐凳子,海棠腰圆形,左右后三面为海棠曲线,前面为内凹面。四腿由宝剑腿演变派生,中段有尖状卷云纹,成为后世所称飞牙纹前身。云纹足翻卷之巨,如翻动的浪花。大卷云纹,令人感叹探索阶段的大胆放开。但时间陶冶,这种非常规的式样难以为继。
五代 成都老四门外抚琴台前蜀皇帝王建墓王建坐像的凳子
(冯汉骥《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4年)
王建坐像立面图
山西繁峙南关村金墓葬壁画《暮年闲居图 》上,一位垂髯老者,持杖坐于圆凳。腿足内卷如云,应由局脚演变派生。牙板中心下垂,成如意头状。
金代 山西繁峙南关村墓壁画《暮年闲居图 》上的卷云纹足圆凳
(四)高束腰卷云足方凳
侯马金代董明砖雕墓《夫妇对坐图》上,男女形象逼真写实,坐于卷云足凳上。凳上出现须弥座式高束腰,令人关注。凳面四方(或六方)形,厚凳面和托腮,就如须弥座的上枋、下枋。夫妇中,男士坐凳更像须弥座,高束腰,腿似龟脚。另有董明墓砖雕壁画上砖雕器座,有须弥座形态,与此极为相似。女士坐凳的高卷云纹腿,花叶状,明显不实用、不结实、不适用。实际上从来家具回避这些。有可能,这是对须弥座之制多加变通的结果。相对人物的写实,方凳造型的确很梦幻。
须弥座又称为金刚座、莲花座,代表佛教圣山须弥山,由印度传入中国,基本式样为束腰居中间,上下分别有鼓出的上枋、下枋。北魏,云冈石窟,它开始用于佛塔座。唐宋,须弥座(以及莲花座)用于佛像、菩萨像基座上。家具在发展史上,极少移植他构,现在两者同一,带有时代、文化背景。
金代 山西侯马董明砖雕墓《夫妇对坐图》上的束腰六方卷云局脚凳
(崔元和《平阳金墓砖雕》,山西人民出版社)
金代 山西侯马董明砖雕墓《夫妇并坐图》上的束腰六方卷云局脚凳
(崔元和《平阳金墓砖雕》,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鼓腿马蹄足圆凳
局脚派生一系列的腿足,鼓腿马蹄足为其一。c形向外鼓出的腿为鼓腿,向内弯转的足称为马蹄足。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北羊山3号辽墓壁画《奉祀图》中,主人袖手所坐的圆凳,c形腿的曲线,开辟了鼓腿新形式。足向内弯转,为马蹄足滥觞。
辽代 内蒙古敖汉旗3号墓壁画《奉祀图》中的鼓腿圆凳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金墓壁画《二十四孝图》上,圆凳为鼓腿马蹄足。
金代 山西长子县小关村墓壁画《二十四孝图》上的鼓腿马蹄足圆凳
二.椅子
有卧龙便有凤雏,有直腿就有局脚,从汉代就是如此,南北朝唐代局脚更甚。宋代,局脚还派生出宝剑腿、卷云腿。
直腿、局脚、宝剑腿、卷云腿,四者同行。桌子、案子、凳子上是这样,理论上椅子也应是如此。考古资料中,仅发现了宋辽金的直腿椅,而局脚椅、宝剑腿椅、卷云腿椅尚未见到。
传为中的“宋画”,年代众说纷纭,依然值得重视、研究和参考。
参考图:
传为五代周文矩的《宫中图》上,轿椅为扶手椅,分心尖牙板,下座四面券口,分心尖牙板,典型的局脚,葆有唐代遗风。
五代周文矩(待考)《宫中图》上的局脚轿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薰殿宋代帝后像”上,有靠背椅和宝座图像。它们的年代时有争议,难以确定。例如,有论者指出“很多人以为,南薰殿中的帝后图像得以长期保存在宫殿中,其真无疑;但通过细节的分册页应为明人临自大幅的挂轴,而不可能是宋代当时制作的,故研究宋代美术史应将这些册页抛之在外。”(黎晟:《图示与功能——南薰殿宋代帝后像的图像分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雅集03》2016年11月11 )这类旧藏古画之鉴定,从众认同特多,独自质疑殊少。为慎重起见,本议题未将“南薰殿宋代帝后像”列为信史资料,仅作为参考图。
《南薰殿图像》的《宋太祖赵匡胤像》髹红金漆宝座上,下座分心尖牙板,四面局脚牙板,券口形式。脚踏为局脚式样,正面并排两券口。攒框架上座,搭脑出头、扶手出头圆雕金漆龙头。
宋代(待考)《宋太祖赵匡胤像》上的局脚脚踏
《宋真宗后坐像》上的金漆靠背椅,云龙纹搭脑出头。下座拐角宝剑腿,曲线凹凸,中部宽大出如意头,下足卷云。腿间以桥形枨相连。局脚脚踏,正面三券口。
北宋(待考) 宋真宗后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宗赵构坐像》上的髹红金漆靠背椅,云龙纹搭脑出头,一如《宋真宗后坐像》。拐角宝剑腿,卷云足。正面三券口局脚脚踏。
南宋 (待考)高宗赵构坐像
传为“宋画”《折槛图》,描绘西汉故事,汉成帝所坐圈椅,宝剑腿,锐利而玲珑,上端两侧有牙头,中部宽出,下足卷云状。腿中间宽大处置桥形双枨。椅圈下三面装成排直棂,方座屉。扶手外卷成圈。
南宋(待考)《折槛图》(局部)
在传为的南宋牟益的《捣衣图》中,仕女所坐在圈椅,圆座屉,牙板中间垂牙。高卷云纹腿,为局脚派生。椅圈下三面装有成排直棂,扶手外卷。
南宋牟益(待考)《捣衣图》
传为元代画家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描绘唐玄宗李隆基与张果老相见的故事。唐玄宗所坐在圈椅,腰圆形座屉,分心尖牙板。宝剑腿,中部宽出,下足卷云状。椅圈上面嵌红绿宝石。后有靠背板,扶手外卷,局脚脚踏,正面四券口。
元代(待考) 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骨骼清奇坐具图像,或认为无稽可考。在局脚逻辑中,现在可以找到解释通道。
直腿和举脚,各有来历,是源远流长的两套系统。典型局脚后来渐行渐远,但是余响依然,成就新曲,文脉延续到明清。
(责任编辑:孟语)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