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艺术没有圈儿”(第二场):“隔水问”西安当代艺术群展
2024-04-10 00:40:42雅昌发布
展览题目:“艺术没有圈儿”(第二场):“隔水问”西安当代艺术群展
开幕时间:2024年6月1日 16:00(拟定)
展览时间:2024年4月13日--2024年7月13日
展览地点:西安市长安区太乙镇四皓村“隔水问”张楚音乐工作室
策展人: 刘爽 赵宝山 Enco
学术主持:吴克军 史雷鸣
艺术顾问:孟樑
参展艺术家:张楚 冯晓宏 赵宝山 赵海涛 王战凌 谌多 唐健 杨卫纳 谢少飞 陈祺安
视觉设计:李晨曦
展览团队:惠岩 刘帆
主办方:“隔水问”张楚音乐工作室 布克艺术空间
协办方:山美术馆 布克传媒 雅昌艺术网 艺术头条
学术支持:陕西省美协理论艺术委员会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 艺术头条 新浪 腾讯 搜狐 凤凰网 中国美术报 东方网 艺术中国 华商报 西安晚报 今日头条 陕西电视台等
张楚 光1 摄影 760x100cm
张楚 台下1 摄影 60x90cm
冯晓宏 2024《万象.叠1》综合材料 105x75cm
冯晓宏 摄影作品 《关系陈列2》 尺寸可变
序言
“艺术没有圈儿”。
这曾是Artbook布克艺术空间首展的题目,也是我们的宣言。
2023年圣诞节,布克艺术空间开业并首展开幕。首展选择了张楚x赵牧阳x蔡沙x董钧x苗鹏x刘福x杨梓靖七位不同艺术领域的创作者,是为了表达这一态度和立场。
2024年4月,Artbook布克艺术空间携手“隔水问”张楚音乐工作室共同举办“艺术没有圈儿”(第二场):“隔水问”西安当代艺术群展。参展艺术家有十位:张楚 冯晓宏 赵宝山 赵海涛 王战凌 谌多 唐健 杨卫纳 谢少飞 陈祺安。再次重申“艺术没有圈儿”的跨界态度。
作为摇滚诗人和摄影艺术家,张楚领衔,和西安的当代艺术家们一起呈现一场关于灵魂的视觉探讨,是破圈追问时代,也是朋友间的小派对。
“隔水问”是张楚在终南山脚四皓村边的音乐工作室名字,工作室的前面是一片水域,遂从王维那句“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摘取了名字。除了致敬大诗人,也具有某种哲学寓意。
四皓村是有着悠久典故的村落,据说东汉辅佐太子刘盈的商山四皓曾在此隐居。终南山这片区域,有着政治、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多重文化意义,是一种象征和符号。
在这样一个充满跨界的历史场域举行“艺术没有圈儿”(第二场),是一种致敬和展望。
艺术属于过去和当下,更属于未来。
艺术没有圈儿。
布克艺术空间主理人、策展人:刘爽
2024年4月
赵宝山 变异 纸本油画棒 a4+
赵宝山 茶话会 纸本油画棒 a4+
赵海涛 一地鸡毛 装置作品
王战凌 克隆 纸本水墨 100x100cm
王战凌 秦人 纸本水墨 100x100cm
这些,那些,和艺术生活
一
当人类学家莫里斯,出版《裸猿的艺术——三百万年人类艺术史》,人类社会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起源的探索,进入到深邃的史前的时空,抵达前所未有的深刻境地。
而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取得震撼人心的突破。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音乐生成,也意味着艺术生成,已经成为了新的生产力工具,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和历史趋势。
艺术是什么,艺术从来哪里,艺术向何处去,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从中清晰的看到线索。在人类之前,已有艺术,在人类之后,依然有艺术。人,并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主体。而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揭示了一个恢弘的未来和可能。
这几乎暗示着艺术理论和艺术院校甚至艺术产业,面临着一次根本性的危机,面临着变革。
二
艺术最初的形成,正如最初的自然经济,自产自足。艺术创作的主体和群体,既是艺术的生产者,也同时是自身艺术生产的消费者。而伴随私有财产和生产与社会结构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推动了艺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成为了可以分割,但又紧密联系的两个领域。
在载体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趋势下,小说这类依赖印刷术的艺术依赖印刷的拷贝,正如电影和唱片依赖的拷贝的销售,成为了公共艺术。现代社会的公共艺术的主体,几乎是这种拷贝化符号体系。正是唱片和数码文件,将时间中发生的消逝的歌声变为不在场的离线的商品和数字化的新艺术形态。
我们生存在资本与传播和媒介以及技术和网络的时代。我们的心灵和角色和艺术和时代协同演化。
而绘画雕塑则是依赖着本体和实体存在并且商业化的艺术。它们正在成为孤本或者类似版画的极少拷贝而向着一种奢侈品方向发展。艺术在艺术的精神和美学之外,几乎无法忽视这种外部的载体,传播,商业,以及网络的关联与共生与传播。
无传播,约等于不存在。成为商业,和成为精神,也成为了两难的选择和不得不面对的博弈。
谌多 2024《见山是山》综合材料 100x100cm
谌多 2017《撒情况么》布面油画100x100cm
唐健 舌钉 布面油画 60x80cm
唐健 红裙 布面油画 80x100cm
杨卫纳 夜 136x34cm 纸本水墨
杨卫纳 即兴人体 136x35cm 纸本水墨
三
艺术的分裂,源于感官的分裂。
基于人类的不同感官,人们发展出了基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体系上的符号语言体系,艺术因此分枝。而大脑又整合所有的感官和语言,形成整体的感受和复杂意识。
艺术在感官和符号上的分裂,在人工智能中又再一次整合。多模态的大语言模型,形成了超越这些语言鸿沟的整体性的超语言结构。类似文生图,文生视频,视频标注,风格迁移等等技术的突破,背后是艺术的符号和语言属性的揭示和可计算。
和超语言对应的,是超艺术正在人工智能中酝酿和发展。艺术的语言本质正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中显现。
四
艺术从来不是圈子。艺术本性自由。艺术生态虽然有艺术小生产者的圈子,那几乎是一种误会,是一种他们误会了自己误会了艺术的大误会。
歌,就是诗歌文学和纯音乐的组合艺术。电影是最丰富的组合艺术。是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戏剧,所有可能的艺术的整合的综合艺术。
希腊的雕塑,和文艺复兴中写实绘画的探索,人们理解了再现是艺术。印象派的探索,和表现主义以及艺术大爆炸,开启了表现更是艺术的时代。康定斯基,揭示了视觉艺术中的音乐性,而音乐毫无疑问具有完全的数学形式。杜尚开启现代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门,揭示了艺术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就是艺术的新的艺术思想体系。
但我们又一次面对历史,面临历史的空前转换,也就是人工智能纪元的来临,人类社会和艺术生活即将的变革。我们该如何再一次认识自己,再一次认识艺术,我们该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用艺术生活,把生活推进入艺术。
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那种诗意。
谢少飞 时光漫步80x100cm 布面油画 2003年3月
谢少飞 春天里 80x60cm 布面油画 2003年3月
陈祺安 交织介入 材质:混合材料,玻璃 尺寸:20x20x30 时间:2024
陈祺安 入眠载入... 材质:丙烯颜料,沙子 尺寸:80x80 时间:2024
五
张楚和窦唯,他们在九十年代的文艺浪潮中,成为那个时代的光。他们各自的修为,在随后的时代里,成为影。他们对于艺术的反思和探索,其实也成为了他们对生活的反思和探索。他们相信一些什么。怀疑一些什么。但他们对于艺术的直觉和嗔痴与进退,是经历几个时代我们社会的心灵标本。
当张楚工作室,在终南山下,组织举办这个当代艺术群展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跨越跨界的小型展览,可能是一次灵魂对灵魂的直面。
但也可以和很多无关,只是山水,明月,你我,邂逅而已。密谋已久的邂逅和以艺术的名义生活的小确幸。
这些,那些,和艺术生活。艺术生活?比如我们。正如此次。
青年学者 评论家:史雷鸣
2024年4月
(责任编辑:刘爽)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