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语言架构:陈佳韵谈语言、观念艺术和创作
2024-02-18 09:42:32雅昌发布
文:黎扬扬
在洛杉矶Human Resources举行的群展“Minor Gaps Between”中,陈佳韵利用大小相同但颜色各异的圆点构建了充满象征意义的神秘的抽象构图,这些象征意义的解读是开放性的。在这次展览中,她展出了进行中的水彩画系列“Nodes”,意为线或者道路相交的节点。通过用水彩描绘类似交通网络节点的几何图案,艺术家创造的全新视觉语言结构激发观众的想象。
图一:陈佳韵在洛杉矶Human Resources的群展Minor Gaps Between中展出的系列水彩作品Nodes
图二:陈佳韵在洛杉矶Human Resources的群展Minor Gaps Between中展出的系列水彩作品Nodes
陈佳韵来自中国温州,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她先后分别从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罗斯基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和艺术硕士学位。她慢节奏的艺术实践涉及绘画、绘画、雕塑和装置等媒介。
她对语言和概念的兴趣贯穿于她的整个艺术实践。在过去的一个系列“Chinese Tatoo Project”中,她探索了中英文之间诙谐的误译,突出了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在她2020年的展览“A Noble Cause”中,她探讨了纪念碑性、灾难性、瞬息和永恒等概念。
当她参加的最新群展即将圆满结束时,我们讨论了她对语言和概念艺术的兴趣、灵感来源以及她的水彩系列的创作演变。
A:语言和符号在你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你为什么对语言和符号感兴趣?
Q:我所有作品的主基调几乎都有关处在两个文化边界的拉扯。十年前我刚来美国,甚至不太会说英文,在当时的环境下对英文文字有了一种被动的想象。我相信这是学习新语言过程中经常会有的经历:在对词汇含义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会很自然的发展出对文字的符号化想象,混合了一些天马行空、个人化的理解。另一个原因是我从小被我妈逼着写书法,久而久之,我便对文字的视觉构成比较感兴趣。书法文字的系统性和韵律对我来说是治愈的。
图三:展出作品Story of a Falling Tower,2024,纸上水彩,30x23英寸
A:通过将语言和符号概念的呈现,你期待这些作品为观众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Q:就像我所说的,对文字的被动想象是持续在影响我创作的一个经历。反过来,我很期待观众对这些作品的主动想象,比如在这些作品里呈现的两种语言之间的错误翻译,其中没有一种理解是错误的,任何解释都是合理的、被鼓励的。我希望观众能在这些画/文字/符号里看到自己,也希望我创造的这一空间是具有宽容度和鼓励性的。
图四: 展出作品Nodes #9(左),Nodes #10 (右),2023,纸上水彩,每件12x9英寸
A:你从何处寻找灵感来创作观念艺术作品?
Q:我很容易被那些对技法不那么在意,但拥有极强创作欲的非中心艺术家所打动。当然其中很多艺术家的故事很有争议性,但能从他们作品里看到很自我,很细很尖的东西。与外界的对话固然重要,但我个人很注重那些有距离感、自成一派的艺术家。比如布鲁斯音乐家、雕塑家James “Son Ford” Thomas和美国画家Bill Traylor和Forrest Bess,三人都是自学成才。
我对中世纪手抄本里古古怪怪的插图也十分着迷,在文艺复兴前的绘画充满想象力。还有那些至今未被解密的远古书籍,比如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
我很喜欢风格特异的女性艺术家Eva Hesse和Ree Morton, 还有Cy Twombly的雕塑,还有激浪派(Fluxus)和大地艺术(Land Art)。任何难以用语言去描述的艺术体验我都很喜欢。
图五: 展出作品Nodes #5(左),Nodes #2 (右),2023,纸上水彩,每件12x9英寸
A:你的水彩画一直以来用水彩的圆点构成图像,对比几年之前的水彩画到现在持续创作的系列,你的创作思路有何变化吗?
Q:我从2020年开始创作水彩画,开始时像是一种开放形式的冥想。我的水彩画不借助工具,在画每一个圈时都是在完成一个小目标。对于我来说,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是一样重要的。也许创造过程看起来类似冥想,但实际上,画的越多,我就越难以平衡那种探索的好奇感。目前的创作思路的话比以前的开放式创作多了一些规则,比如目前在Human Resources展出的这一系列就是围绕不稳定的建筑这一概念展开的,隐喻语言结构的不稳定性。我一直对倾斜的塔这个意象有奇怪的痴迷。
图六:展出作品Nodes #6(左),Nodes #7(中),Nodes #8 (右),2023,纸上水彩,每件12x9英寸
A:你的创作似乎以其观念性为主,在你看来,对于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什么样的艺术态度或者理念是最重要的?
Q:每个人坚持的理念不同,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让自己能够长久创作下去的动力,毕竟职业艺术家这条路很难走。我们都是艺术生态的一部分,我尝试理解每个艺术家的态度和理念。我个人比较容易被更个人的叙事打动,我很欣赏一些艺术家用很巧的视角去看世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一味去复述当前被主流艺术空间认可的观念。
图七: 展出作品Nodes #1(左),Nodes #4 (右),2023,纸上水彩,每件12x9英寸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