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 | 曾晓浒艺术研讨会召开:把他作为重要美术家重新发现

2022-09-13 11:04:28雅昌原创专稿 作者:江静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曾晓浒艺术展”正在湖南美术馆展出,而关于著名国画家曾晓浒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地方美术产生的影响,讨论才刚刚开启。2022年9月9日上午,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曾晓浒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北京、广州的学者与湖南当地的近30位艺术家、批评家们就曾晓浒的艺术定位和对地方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6e182fd1a38d54e7c6142deafe63e722.jpg

研讨会嘉宾名单

主持人:

姜松荣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嘉宾:

按照主持人介绍嘉宾名单顺序排序

梁  江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广州美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王  艾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 

赖志强  广州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谢  海  文化学者、策展人、美术评论家、中国画学会理事 

朱训德  湖南省文联名誉副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 

王金石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旷小津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画院院长 

黄  啸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

李蒲星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吴荣光  湖南省美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 

徐书华  湖南师范大学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周功华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胡立伟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画院原副院长 

曾  进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刘  晨  逸点艺术机构总监 

李辉武  湖南省画院创研部副主任 

包  涵  湖南千福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收藏家、鉴赏家 

田绍登  湖南美术馆馆长 

周玲子  湖南美术馆副馆长 

魏怀亮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熊永松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介绍了展览的筹备情况,准备时间长达一年多,得到了曾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展览开幕以后也得到了高度赞赏——无论是资料的梳理还是学术研究的展呈,都说明了美术馆一直在成长和进步。田绍登表示,美术馆要起到一个平台和窗口的作用,他呼吁本次参与讨论的嘉宾们还能在研究和推介上去纵深发展。田绍登透露,美术馆今年下半年将从地域美术史研究出发,投入更多精力。

作为研讨会主持,姜松荣首先介绍了曾晓浒先生的两重身份:第一个身份是画家。除了在山水画界享有盛名,花鸟画、人物画和书法也具有极高造诣,岳麓书院那块最长的牌匾就是出自他之手。同时,曾晓浒先生还是一位诗人,每画必题,每一首诗都是根据画作临时创作。作为一位现代画家,曾晓浒在诗书画印全面开花,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另外一个身份是美术教育家。曾晓浒先生祖籍四川,上个世纪60年代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湖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画家。除了在校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慕名前来拜师的画家和艺术爱好者。

嘉宾们就“曾晓浒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艺术家”达成共识。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不管画作的尺幅大小,庄重耐看,笔墨精准而精炼。在钻研绘画的同时,在书法、诗词、篆刻方面的造诣也颇深。研讨会追溯了曾晓浒艺术成就的由来: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人生阅历的沉淀,构筑了他文人气质的底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a17940ab38eef51c859b11413904fa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8730c7f1069271ba6eb50962ce79d6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2d0a598a63b0d33afcf9d28ec868e6c8.jpg

曾晓浒作品细节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80f5324566cef19470c07bafbcdb2f4.jpg

展览现场展示的印章

曾晓浒先生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书香门第,幼承家学:父亲曾还九是留法高材生,与张大千交往深厚;母亲胡缦云留法时学习钢琴;

少时辗转求学于重庆、上海、桂林、武汉等地,寓居上海期间常随父与张大千先生欢晤,观其作画;

中学时代跟随张肇铭、王霞宙和端木梦锡学习传统绘画,三位老先生皆以花鸟、书法著称;

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接受正规系统的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得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指导,绘画艺术迅速提高。

到湖南后的半个世纪里,曾晓浒融贯南北之画风,形成了表现湖南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独立风格,成为新时代湖南本土山水画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1961年,曾晓浒被分配至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五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画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946d65c0f1920d3e2f5bf21388c65cc3.jpg

就像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和铮铮文人风骨让曾晓浒受益无穷,曾晓浒也将这些宝贵的艺术传承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参与研讨会的湖南本土艺术家大多都是曾晓浒的学生。他们在发言中回忆了与老师的相处往事,深刻剖析了老师在艺术和人生两条路上带给自身的深刻影响,老师的人格魅力、学养深厚、师德流芳,让作为后来者的他们受益至今。

朱训德曾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也是曾晓浒先生的学生之一。朱训德回忆,他第一次看到曾晓浒的先生的作品是在16岁时,在潇湘文化馆里的一本全国美术展作品集看到,曾晓浒的作品与杨之光、方增先等人的作品被一同收录其中。22岁时,考上了湖南师范美术学院的朱训德向曾晓浒提问才知,那是曾晓浒的毕业作品。他表示,曾老师是他非常敬慕的一位先生,他从曾老师身上感受到了美术教育的魅力。   

王金石从1974年就开始跟着曾晓浒先生学画,一路追慕老师近40余年,从四川到张家界,还参与了长沙火车站委托作品的创作。这些经历都让他获益匪浅。在王金石看来,曾晓浒先生有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因饱读诗书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过硬的写实功夫和造境能力,到张家界看了山头回来就能立马画出来;善于学习,并在向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何海霞等人学习的同时还能守住本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cb6e86d3fe9efe4c831ad8364acc201.jpg

观众在现场仔细阅读曾晓浒日记,摘选了教学与创作部分

旷小津回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跟着曾老师学习,曾先生的为艺为人均是榜样。在示范现场,曾老师一只手拿着烟,一只手拿着笔,边画便交流,给一众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旷小津表示,自己最早画北方山水,到湖南以后跟着曾老师学习受益良多:他的山水中自有一种疏密,密的地方密不通风,疏的地方如大山大河般开阔,看似笔墨不多,实际上渲染和力度都让人感觉非常雄厚,特别有情调。旷小津指出,曾先生是在画他自己心中的山水,格调高雅,正是山水画创作中要追求的重要一点。同时,曾先生长期坚持写日记,记录下很多关于绘画的画论。旷小津建议,将曾晓浒先生的艺术进行持续推广和长期性研究。将这些画论提炼出来,对先生后续的研究将会很有帮助。

魏怀亮对曾晓浒先生在课堂上不经意流露出的学养深厚印象深刻。魏怀亮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晓浒先生会将课堂上的示范稿都留给学生。从他担任班长之后,他会将曾先生的所有师范稿收集起来交给本人,他跟曾老师也因此多了很多交流和亲近。魏怀亮用四点总结曾先生的艺术特色:笔墨精要、意境高华、学养深厚、师德流芳。魏怀亮感叹老师走得突然,他表示,曾晓浒的影响不仅在于湖南山水画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甚至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研究也会有所启发。

胡立伟从1980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时成为曾晓浒的学生,毕业之后留校与老师成为一个教研室的同事。他收藏了多幅老师留下来的精品,为老师的离去太早感到惋惜。曾晓浒用“通才”和“全才”来评价老师,他最佩服老师一心向艺的精神,没有一点多余的社交,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画画上。胡立伟强调,后来者们要学习曾晓浒的精神,特别是他的深厚学养。学习曾老师要从把字练好、把书读好开始,这一点非常重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3c04cc141ed97e095e938f8d10d7a23f.jpg

吴荣光回忆,在学生时期曾经在曾晓浒老师的课堂上过两次山水课,留校后与曾老师同在一个教研室,很受老师关爱。在吴荣光看来,曾老师的情怀、才华和个人魅力都很重要,但是作为艺术家,曾晓浒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个真正的、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实景的潇湘图式。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山水画艺术里始终有一个潇湘情结,潇湘山水图式对中国的文人画甚至中国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长久以来,潇湘图式只是一个精神上的虚拟图式,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图式。曾晓浒重新开创了一个用实景的方法来表达潇湘图式的一个新的语言。这个图式为湖南艺术家表现湖湘人文地理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曾晓浒是周功华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老师,在答辩过程中受益很多。周功华表示,如何在新的语境之下发现曾晓浒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曾先生是一个具有文人风范的艺术家,如果只是落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范式去评价他,不能给予他时代的地位。虽然风范是古人的,但是他的文化理想和艺术成就却是一个现代中国文化人的艺术家形象。落实到具体的绘画,曾先生的山水也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新空间的重造和新审美的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b1973df540da00c83085129494d82727.jpg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嘉宾表示,曾晓浒先生可以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的研究案例,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美术家重新发现。曾晓浒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并没有走上岭南画派的发展道路。通过作品能看到,曾晓浒还受到了来自浙江、四川以及北方山水的影响,与杨之光倡导的“海纳百川”不谋而合,为湖湘山水开创了新模式。

梁江表示,由于工作驻地的关系,在此之前对曾晓浒先生知之甚少,同时又印证了两件事情:第一,曾晓浒先生生前不求闻达,很少参与业界活动;第二,证实了湖南美术馆举办推介工作系列展览的重要性。梁江从重新发现曾晓浒先生的语境下提出了几个可能:他的山水而且有一种庙堂气,笔墨几乎无可挑剔,就连大写意都几乎没有败笔,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劲道、精准。非常全面而笔墨精准,曾晓浒先生作为一个美术学院的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曾晓浒先生不仅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财富,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份宝贵经验;同时,曾晓浒先生兼擅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与广州美术学院当年的教学宗旨有关。但是,曾晓浒先生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并没有完全走岭南画派的路子,既有四川的影子,还有北方山水的元素。这与杨之光先生当年强调的“海纳百川”非常吻合。这可能和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有关,也与受老师传授的观念启发有关。

梁江表示,对曾晓浒先生的重新发现,不仅对于湖南美术史非常重要,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具体案例。同时,曾晓浒先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于广州美术学院总结美术教育经验、研究岭南美术教学的经验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王艾专注于近现代美术史研究,近年来特别关注南方省份的美术家。王艾介绍,今年4月份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学院文献展里的确出现了曾晓浒先生的作品,曾晓浒先生的名字也多次出现资料档案里。曾晓浒先生是广州美术学院57届的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第一个,广州美术学院从中南美专搬回广州美术学院,招收了第一届学生,曾晓浒先生其中之一;第二个是恢复了中国画系这个名称,在这之前一度改名叫彩墨系。这个时间段应该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第一个成熟的阶段,那几年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曾晓浒先生和广美的美术教育渊源在于,他应该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第一阶段比较成熟的呈现,同时他身上带有很多传统教育的渊源。所以曾晓浒不断地出现在新中国美术的史料史籍上面。王艾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两地多一些联系。老先生已经成为美院美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断清理历史过往,可以更多地往回追溯他们的状态。

赖志强介绍,他在查阅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藏品清单后发现,学校收藏了曾晓浒的8件作品:《白描人物写生(吹笛子的姑娘)》《水仙花(工笔)》《祖祖辈辈的愿望要实现》《山深春雨抢种忙》以及风景写生4幅。赖志强分析,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为1959~1961年之间,正好是曾晓浒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二年级到四年级之间,能够很好地反映他在读书阶段的学习状态。在那件白描人物上,曾先生还在画上题字:1959年10月,工笔白描人物写生作业。这句话表明了这件作品是一个课堂作业。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曾晓浒的创作面非常广。除了这些署名作品,广州美术学院还收藏了若干幅曾晓浒曾经参与但未曾署名的作品,这些构成了今人理解先生早年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料。赖志强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曾先生的广美作品签名中,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a484371c0c0938523f949c913ec39280.jpg

鉴于曾晓浒的艺术成就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多位嘉宾建议将本次展览作为巡展多次、多地展出。

黄啸表示,曾晓浒是一位非常早熟的艺术家,是同时代全国画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山水画有一个突出特点——造景。曾先生信手拈来,而且每一幅画都非常完整。其次在墨与色的处理上非常独到,每一幅画都非常耐看。此外,曾晓浒的低调和朴实也极为难得,从家到画室基本都是公交车出行,一心铺在画画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种“钉钉子”的精神更是难得可贵。

来自杭州的谢海表示,曾晓浒先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个例,他是少见的能将好看和美都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家。曾晓浒出道很早,早在上广州美术学院之前就已经开始画连环画了,上海的很多老先生还请过曾晓浒画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发展的两个最黄金时期——一个是1960年以后,一个是1980年以后,曾晓浒都曾参与其中。谢海认为,曾晓浒的艺术和人生与新时代美术史的发展史高度吻合,他在外面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刘晨从一个艺术工作者和藏家的角度来谈曾晓浒其人及其艺术。刘晨表示,曾老师很少参加社会性活动,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有着极高影响力。鉴于目前对曾先生的艺术价值和成就判断不准确的情形,他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曾晓浒艺术的推介。

李辉武认为,曾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画家,并且是在湖南成长起来,这是他带有的时代性。同时,曾晓浒是从学院走向新的学院的代表,过程中凸显出一种个体的选择。李辉武用“大、真、秀、恬”形容观看作品的感受,特别突出了最后的“恬”。这个“恬”可以理解成甜美,也可以理解成“恬静”,这个恬静就是曾晓浒先生的审美选择。李辉武建议将研讨会专题化,最终要提出一张明确的主张。

本次展览和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对曾晓浒的艺术定位还需要更多叙事补充,还有很多工作待展开。

曾进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曾晓浒的儿子,也是曾晓浒的学生。曾进表示,父亲曾晓浒与湖南美术馆也很有渊源。在湖南申请建美术馆时,曾晓浒也曾经参与了相关工作。今天能在湖南美术馆举行展览并捐献作品,是父子两代人共同的心愿。曾进梳理了父亲的艺术风格演变,在严守坚实的造型基础、保持从岭南画派继承的优良传统之外,曾晓浒一直在尝试新的表达路径,包括80年代时跟随以李可染先生为代表的北派、90年代拜师何海霞老先生,从他不同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所受影响。2010年以后,曾进在父亲作品的画面构图中发现了很多新的表现手法,山水中的构图线有了很大突破,中间的云层就可以作为纵线也可以作为作为横线,空间转换非常自在。这点得到了黄永玉先生的高度肯定,被形容为“毕加索的思维”。

曾进提出,画面构成可以作为研究父亲艺术的重要切入点。他觉得父亲毕生的创作是确实朝着开派的道路去奋斗和实践。他的“三真”思想是在八五新潮时期提出,除了表现传统的求真精神之外,也可能是针对当时国画流行的有一些不太尊崇真情和真笔墨的精神。他大概觉得绘画应该永远是本体,是值得探索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9/1b5802dc11eda5faaddeac1c1dfacd8e.jpg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8日。观众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 (湖南美术馆、湖南美术馆订阅号),湖南美术馆官网(www.hnmsg.net)预约参观。

(责任编辑:江静)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