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飞动翰墨情--著名书法家李承孝其人其书
2022-01-18 16:35:38艺术家提供
精神飞动翰墨情
--著名书法家李承孝其人其书
文/罗 杨
草书斗方 李承孝
在喧嚣的世界上能让人感到 “静”, 在躁动的书坛上能让人感到 “雅”, 无疑是一种高雅的境界。
前不久我就参加了一个有着典型的、 传统文人古风古韵的书法展。 在品读这位作者的书法作品时, 我心里各样的杂音和杂念顿然烟消云散。 这是我在近年来碰到的为数不多的、 纯粹的文雅至极的、 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法 “雅集”。
书法与人的秉性有关, 所谓 “字如其人”, 只有一个爱书法爱到骨子里的人, 才能让书法氤氲出它本来该有的魅力。
初见李承孝老师, 就能给人一种源自骨子里的文人气质: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眼神中透露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文气劲。
林语堂先生曾言: “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 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 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 有气骨, 有识见, 有操守。” 李老师这种优雅文静的气息自然透露出文与墨的浸染熏陶。 李承孝老师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 后又追随在书坛泰斗欧阳中石
先生的门下, 经年笔耕不辍, 尽得其精髓, 而又 “师古不泥” 自出机杼, 尤其是在学习欧阳先生楷书行书的基础上, 别开生面, 进而融入草书之境。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法承载了太多的中华文化精髓, 包括书法家的人生阅历、 人生经验、 人格修养以及心灵感悟。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审视一幅书法作品, 最能感染人、 打动人的, 一定不是那些刻意的形式, 过度的技巧以及酷似花拳绣腿的卖弄。 而一定是那些氤氲于书法中似乎看不见摸不着, 却分明可以感知得到的, 所谓的文人气质、 书卷气韵、 生命情感、 人性的温度。 李承孝是个典型的读书人, 透过他的书法让人感到除了娴熟的笔墨技巧之外, 所传递的是一种生命的情感, 一种思想的表达, 一种情绪的力量, 一种文气的彰显, 一种 “如其志、 如其学、如其才、 如其人” 的心灵触动。
当下 “书坛很热闹, 而书法很寂寞”, 喜欢书法的人很多, 但像李承孝这样对书法抱着一种虔诚挚爱的态度的人不多, 他不把书法当作竞技去比拼, 也不把书法作为生计去经营。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并不是一位专职的书法家, 就像历史上的颜柳欧赵、 苏黄米蔡, 这些书法史上的高峰巨擘, 都不是靠书法谋生, 都是在文史哲等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而书法只是他们辉煌人生中一抹艺术的色彩。 与之相反, 历史上那些以书法为业的人, 史书上没有记下一个人的名字, 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称呼: “写字匠”。
在李承孝的人生履历中, 他所工作的岗位和担任的生活角色是教育出版工作, 书法于他而言只是一种 “闲来之笔” 和生命中的诗意。 由于有了这种对书法的热爱和超脱, 使他的书法摆脱了市俗的羁绊, 从而也使他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 表达了自己, 实现了自己。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 书法讲究的是师古和传承, 最基本的训练就是临帖。 李承孝在历代的碑帖中找激情, 找灵感, 找新意, 在笔墨的情趣中找诗意, 找境界, 找自我。 所谓“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天道酬勤,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风格,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法意境, 这就是刚柔相济, 文墨相兼, 圆润间透着遒劲, 俊俏中凸显生动的书法面貌。就他的行草和楷书而言, 本来楷书最难写出来的就是那股灵动活泼之气, 他的楷书, 通常在起笔处笔法丰富多彩, 运笔时, 又会适当地掺杂行书中那富有弹性而又略有弯曲的笔法, 以求楷书中能具有行书灵活生动的气息, 同时在收笔时又略带有一丝隶书意味, 因此在笔法的多样性方面, 无疑有着一种承古开今气象。 他的草书能冲破平淡, 给人以惊险之感。 但又因包含法度规则, 所以又能够正大流畅, 笔笔相属, 字字顾盼, 字中有情、 弦外有音, 天真自然, 生气勃勃, 既曲尽物象又合乎审美法则, 既突破常规又合乎情理, 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想象。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面前, 能够全面集成吸收为己有的,
草书条幅 李承孝
2021 年 第 20 期 09
很难; 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 更难; 能够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中写出自己的风貌的, 则是难上加难。深厚的传统功力, 妙悟的艺术灵感, 让李承孝的书法溯源求宗, 博采众长, 既从古人的墨迹中撷取笔法, 又在妙悟的揣摩中自出机杼。 既笔笔有法度, 又字字有新意。 与那些虽有娴熟的笔墨技巧, 却缺乏笔墨语言; 虽有花样百出的艺术样式, 却缺少传统书法的优秀品质; 虽有视觉的冲击力, 却缺少内在的文化张力, 与由此而形成的当代书法整体上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当代精神的贫乏相比, 李承孝的书法就好比是一枝绽放在传统文化底座上的花朵, 既为当代书法增添了一抹亮色, 也为我们这个时代书法所达到的高度提供了一个标记。
心性的空灵和静修是书法家最可贵的状态。 只有静下来才能不浮躁、 不急躁, 书法中才能表现出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境界。 从而不为红尘所扰, 坚守书法的精神家园。 古朴典雅, 俊逸恬静既是李承孝的书风特色, 也是他的人格写照。 在李承孝身上, 静是一种心性纯正的恬静, 这种恬静, 既是一种人格的修养, 也是一种书法创作的状态, 更是一种人书俱老的成熟标志。 从李承孝的身上, 我们可以感到, 他的笔墨能与前贤的哲学思想对接, 从而焕发出超然意表的艺术精神, 并透露出书法的精神气质。 所谓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只有远离喧嚣和浮华, 心境才能安静下来, 写出的作品才能超然起来。 书法也许就是孤独者的事业, 也许就要像颜真卿写 《祭侄稿》 那样 “孤立无助”, 也许就要像苏轼写 《寒食帖》 时的那种 “惆怅孤独”, 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达到高拔的艺术境界。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只有超脱出世俗之外, 方能成就文人的自我理想, 在生命的淡定和不为中, 进入到了更深的精神世界。 或许李承孝已经进入到脱俗的境界, 书法于他不为名利, 只是精神的追求和艺术享受, 只为自己而书法。难道这不是书法的最美妙的境界吗?
李承孝的天性里便热爱书法, 如今书法已成为他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其实, 书法不仅可以表现生活和艺术, 它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 显然, 李承孝已经将书法创作当成了一种人生修行的过程, 其书法已形成独特的书写风格, 笔墨、 章法婉如闲庭信步, 常常会令人眼前一亮, 怦然心动。
“笔底春风挥不尽, 东涂西抹总开花”, 如今李承孝老师的书法创作已进入收获之年, 炉火纯青, 用笔老辣, 佳作迭出, 字里行间透露出, 我们曾经在经典里所熟悉的那种真性情和书卷气。 相信李承孝老师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中, 将继续在喧嚣的红尘中坚守宁静, 在成功的喜悦中勃发前行。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作者系中国文联原主席团委员、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书协理事)
草书斗方 李承孝
草书斗方 李承孝
(责任编辑:胡艺)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