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美术评论之业余状态(13/15)
2021-11-03 10:25:31陈履生美术馆
现在可以说是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应合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潮流。
所谓的人人都是,就有可成为人人都不是。
评论作为一种话语,过去有尊严,有特定的话语权。
在这种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下,一般的吃瓜群众是不敢吱声的。
即使一般的人说了也难以见诸报端,不能见诸报端等于白说,因为无人知道,不能产生影响。
现在不同于过去,尽管在主流中还有话语权,可是,这只是一个方面。
这一方面也可能是要命的,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人人都能评论,即使不是业内的专门家,所说的也可以不通过审稿而从自媒体传到四面八方,其影响力不一定亚于主流的声音。
因此,现在的美术评论是一个复杂的构成,
有专业的,
也有业余的,
所表现出的也是有专业的评论和业余的评论。
专业的不一定就有很强的话语威力,
专业的也不一定就有很专业的内容,
也有很多是哼哼哈哈;
反之,非专业也有可能入木三分,并产生广泛的影响。
尤其商界中的藏家或代理人,店大欺客所表现出的话语强势,往往会赢得广泛的社会反响。
而在专业的人员构成中,从业者一般都是美术史论出身,在主业之外从事一点评论。
当下美术评论的声名,使得一般的专家都希望自己是美术史论家。
如此来看,在专业人群中,也就缺少专业的持之以恒的对当下美术现象的观察,
所以,评论在所谓的专业人群中,基本上是一边养猪一边放羊。
而业余中的财大气粗的嗓门大是一种;
官大一级的一本正经是一种;
而赤脚的口无遮拦也是一种。
种种之下,都不可小觑。
身份是业余的美术评论群体是当代的特殊现象,需要特别的对待和尊重,
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很敬业,不求名利;
他们的反应快、速度快;
他们有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方式,他们有很强的深挖的能力和耐心。
尽管他们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薄弱,其评论有的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可是,他们构成了当代美术评论的奇观。
从评论队伍和评论的现状来看,
这年头是专业的好像很业余,而业余的有些好像又很专业。
如此的难堪,就能够看到当代中国美术评论的实际水平。
2021年10月22日《文艺报》
(责任编辑:英楠)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