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指数|月度(2021年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2021-02-24 01:50:37雅昌原创专稿
导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是雅昌艺术网从媒体角度对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与展览呈现进行全面搜集、记录与跟踪,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每月所策划的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与创新。
1月15日 策展人:冯博一、王晓松 绝地天通——刘旭光作品(1993-2021)(点击查看艺术看展)湖北美术馆
1月16日 策展人:崔灿灿 刘建华与李季双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昆明当代美术馆
1月29日 策展人:冀少峰“方力钧版画”(点击查看艺术看展)湖南省博物馆
1月29日 策展人:晏燕“未知的未知”郑达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今日美术馆
1月30日 策展人:潘陶、萧斌“生长”陈彧君个展(点击查看艺术看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
策展人:冯博一、王晓松 绝地天通——刘旭光作品(1993-2021)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艺术家创作中的复杂性关系
2021年1月15日,“绝地天通——刘旭光作品(1993-2021)”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冯博一、王晓松担任策展人。根据刘旭光的创作履迹,将展览分为1993-2002年在日本留学、旅居期间和2002年回国后两个阶段进行展示。
展览现场
刘旭光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空间学说和现代文明并置起来思考,以艺术的一种方式,将风水、气场与当代物质的、视觉的文化相提并论,他是如何将某些难以界定和实证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提升为专业和普通观众能够接受的作品信息,并相对充分地开拓出一种具有带入感的传递创作观念的有效途径,而不止于难以言说,抑或难以释读的一种天马行空式的当代艺术?寻找出刘旭光作品中的复杂性关系是策展人们感兴趣的地方,这既是他们探讨刘旭光艺术创作中关于空间、物识与艺道的问题,也是他们在湖北美术馆策划刘旭光个展的针对性和现实依据。
展览现场:一场关于“玄学”的认知之旅
大衍 宣纸、墨、骨胶、丙烯、蛋清、矿物质颜料、铁锈、画布 205cm×200cm 1996
天眼 宣纸,墨,骨胶,丙烯,蛋清,矿物质颜料,铁锈、画布
炎帝的怒火 离卦卦符“ ? ”的数字101图像、古代数字2019060419580706、火、田野大地、麦秸占地面积约10亩 三屏影像 2019 陕西西安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
《衍场——圆堆》数字(古代数字)、陶瓷、黄河沙土、广安的黄土、空间、光、瓷条 2×2.5×32cm(1000条)2018
易经、占卜、卦象、术数论......来到展览现场的观众,如果看艺术家作品展签的话,会发现艺术家的创作都与这些“说不清”的东西有关系,同时整个展场所营造出了的氛围也很像是某种仪式现场,如果对这些文化感兴趣或者有研究的观众,来到这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便是没有涉猎过相关的观众,在展览中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原来艺术的创作还可以这样,总之这是一场“玄之又玄”的展览,也是一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世界的展览。
策展人:崔灿灿 刘建华与李季双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超然诗韵的“白纸”和“树”
2021年1月16日,刘建华个展“白纸”与李季个展“树”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其中“白纸”聚焦刘建华代表性的陶瓷系列,集中呈现刘建华对于材料、观念和感知的思考。“树”则集中呈现李季踏遍雨林、高山、草原拍摄到的关于植物的摄影作品。同时,展览也延续了两位艺术家几十年的友谊。
刘建华个展“白纸”现场,昆明当代美术馆,2021年
李季个展“树”展览现场,昆明当代美术馆,2021年
在刘建华展览的策划中,策展人在呈现艺术家三十年来节点性作品之外,更在意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他讲到“刘建华的作品与这些空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有你在其间穿行中才能得到”;而李季个展“树”,为我们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入口。
展览现场:穿梭“陶瓷”迷宫 感受“树”的美与力量
此次双个展,策展人为观众营造了两个不同的空间,在“白纸”中,观众首先看到的是悬挂天空的《聚核》,像是很多羽毛漂浮在天空,非常的轻盈,然后来到下一个空间,门口是一堵《泡沫墙》,看起来是泡沫,其实是陶瓷,再然后观众来到一片黑色的火海,在之后是一片白色,这里展示的是艺术家作品“白纸”,此外展览现场还展示了作品《迹象》和《方》,整个展场很像是一座“园林”和“迷宫”,观众在其中可以有自己关于作品的感受。
《线条》,瓷,可变尺寸,2015-2019年
《白纸》,瓷 ,200 x 100 x 0.7 cm ,2008-2019年
泡沫墙(局部),瓷,可变尺寸,2018-2020年
《夜—四蕊朴》,相纸彩色打印,150x228cm, 2020年
《夜—聚果榕》,相纸彩色打印,255x385cm,2020年
《夜—五桠果》,相纸彩色打印,320x255cm,2020年
李季个展“树”,策展人营造了三重空间,进入到展厅扑面而来的是一棵丰硕的果树,然后观者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丛林,穿越丛林后则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原野,在这里一棵棵巨大古老的树木被村民们奉为神灵,为他们的子孙提供着庇护;最后一个章节则回到艺术家本人的冒险,从科学的、诗意的、纪实的树木中书写了一个拍摄者与大自然混杂感受的结尾。在这里观众对于自然会有更多的感受和理解。
策展人:冀少峰“方力钧版画”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现一个更“全面”的方力钧
2021年1月29日,“方力钧版画”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冀少峰担任策展人。通过梳理方力钧1982年首次创作的版画至2020年的新作,借助132件不同时期的版画作品,来反映方力钧的艺术探索,同时,策展人通过观看方式的改变使观众从常规化的博物馆展览中脱离出来,呈现出一场 " 去博物馆化 " 的展览。通过视觉信息的排列与非时间线性的作品组合传达出 " 去回顾展化 " 的态度,强调观展体验中的 " 冲击、观看、记忆 "。
1号厅展览现场
2号厅展览现场,均为小尺幅作品
3号厅展览现场
" 方力钧的艺术之路始于版画,版画创作思维是他一切艺术形式的本源。但是,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作为当代艺术符号化的油画作品。通过此次展览的举办,我们可以对方力钧的个人艺术成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冀少峰说。
展览现场:定制专属观展氛围 将喜爱的作品带回家
此次展览占据了湖南省博物馆特展一厅、二厅,而在具体的设置上策展人设三个展厅,并且在观看上充分考虑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最佳观看距离以及观展氛围和情绪,1 号厅为观众呈现了多角度视觉冲击的观看方式;2 号厅作为承上启下的过厅,在墙面的处理上延续了 1 号厅的斜切方式,但在高度上从 6 米降到了 3 米,目的是与 3 号厅 12 米的空间形成视觉与心理上的落差;3 号厅借鉴以往的大幅作品的展出经验并且充分利用 12 米空高的空间独特性,将所有大尺幅作品整合到这个区域内,通过大幅度抬高视线的方式形成这个展厅的独特视觉场域。
2020,488x1098cm,木刻版画,2020年
2003.2.1,400×852cm,木刻版画,2003年 广东美术馆藏
1999.2.1,488×732cm,木刻版画,1999年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
此外,画展还开辟了现场拓印环节,每一位去到现场的观众在体验和感受拓印艺术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亲手拓印的画作带回家。
策展人:晏燕“未知的未知”郑达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这是一次分享 也将开启新的“未知”
2021年1月29日,“未知的未知——郑达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晏燕担任策展人,呈现了艺术家系统性的工作和方法,同时,将“机器美学”与“智能反馈”所构建的视觉系统呈现在观众面前。
郑达 《机器的自在之语》,互动灯光装置,450×450×450cm,2020年
(技术支持: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郑达 《机器的自在之语》,观众与作品互动的心跳数据可视化
郑达 《捕食器的函数》,机械动态装置,180×50×50cm,2018年 (技术支持: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晏燕说,“在不断深化的全球化景观之下,经济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而疫情的突发与全球蔓延,引发持续发展进程中关于环境和未来的反思。未来并不是全然积极的,不论是科技艺术的发展还是人的最终生存境遇,漂浮着太多的未知。”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在美术馆行进中的一次分享,同时亦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它将打开新的未知。而未知的结果带来的灵光乍现,大概正是艺术的魅力。
展览现场:在美术馆来一场“心跳之旅”
此次展览具有非常强的科幻气质,来到展厅,首先可以看到艺术家作品《机器的自在之语》,观众可以握着一个手柄,将自己的心跳传送到作品中,然后作品中的灯光会伴随着心跳有规律的闪烁,此外,现场还会播放出互动观众的心跳声,伴随着作品巨大的尺寸,非常的震撼和新奇。
郑达 《上传者》,灯光机械装置,400×400×350cm,2018年 (技术支持: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郑达 《生理反应1》,动态声音雕塑,100x200cm(3组),2017年 (技术支持: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郑达 《未知的指数》,数据化机械装置,悬浮链条-边缘长度182cm -最大延伸约475cm,机械臂尺寸400×400×350cm,2020年 (技术支持:FESTO、低科技艺术实验室)
此外,展览展出的《捕食器的函数》、《上传者》、《生成的线索》、《生理反应1》等也都是兼具科幻和互动性的作品,观众在与作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机器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这也是艺术家想要探讨的问题,比较遗憾的是《未知的指数》这件作品,由于疫情只能以文献的方式呈现,这是一件更具科幻色彩的作品,艺术家将数据作为养料,试图呈现“不可见之物”的生命体征,期待未来能够见到作品的全貌。
策展人:潘陶、萧斌“生长”陈彧君个展
A学术性:✭✭✭✭
B策划执行:✭✭✭✭
C现场效果:✭✭✭✭✭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国际化能力:✭✭✭✭
策展理念:全面介绍艺术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展览现场
2021年1月31日,陈彧君大型个展“生长”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潘陶、萧斌担任策展人,聚焦陈彧君近期的社会性艺术实践,包括与其他领域创作者们合作完成的跨界实验、把故乡建构为本土场域的二度尝试,同时重点展出艺术家最新的水墨拼贴系列作品,由此全面介绍其不断推进的平面语言。
展览现场:一场沉浸式戏剧
展览现场
陈彧君个展“生长”的动线,犹如一场沉浸式戏剧的舞台场景。观摩起点设置在一座巨型精致的浴缸旁,通过营造新旧并陈、兴衰交替的矛盾氛围,隐喻当下的社会文化情境:一方面,逐步下沉的展厅在金色基调的渲染下成为一个容器,承托不断积累的欲望并映射出夺人眼目的光芒;另一方面,展厅四周墙体被刻意做旧,看似是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下,被抚摸得粗糙斑驳、颓败不堪。两个大屏中拍摄出两段“互文”的梦境版画面,两个平行空间同时描述着一对男女在古宅中、在孤岛上的一次相逢。第二场景是一个封闭的理发室,快闪的视频是捕捉“没有意义的生命”,频闪的拼贴来自日常生活照片,犹如杂乱思绪的切片,参观者停留在理发室前,会被快闪搅到眼花缭乱。随后出现的长约22米的复刻景观《木兰溪》,原型为陈彧君故乡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是贯穿他创作脉络的观念通道。
陈彧君,《未完成——第1部分》,2019– , 纸本水墨丙烯、综合材料,200 x 110 cm x 12
图片由陈彧君工作室提供
陈彧君, 《生长第一季 No.19202804》 2019–21, 麻布上综合材料, 200 x 220 cm (由2部分组成),
图片由陈彧君工作室提供
“木兰溪”系列
现场还有木兰溪中的鹅卵石,观众可以带走,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长。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