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2月22日上午9时,由西安美术学院举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承办的写意精神2020西部青年雕塑家论坛在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该论坛的主题是写意精神,其中有三个分议题:一是写意精神文化特征,二是当代雕塑中的东方文化,三是写…
2020年12月22日上午9时,由西安美术学院举办,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承办的写意精神2020西部青年雕塑家论坛在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
该论坛的主题是写意精神,其中有三个分议题:一是写意精神文化特征,二是当代雕塑中的东方文化,三是写意雕塑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论坛也根据8位嘉宾的演讲分为了两轮,嘉宾围绕着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发言,发言后分别有八位专家进行点评。
西安美院雕塑系主任陈晓春主持论坛
会议由西安美院雕塑系主任陈晓春主持,发言嘉宾有:西域佛教雕塑研究方向李永康老师、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龙忠老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姚艳玲老师、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涂堃老师、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笑庆老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邢开老师、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魏杨博文老师、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娄金老师。
对论坛进行点评的八位专家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总支书记张耀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郭继锋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教授、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申晓南教授。
西部青年雕塑家论坛旨在依托西北地区丰厚的传统雕塑艺术资源,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文化、经济发展构想,激发当代雕塑家的创作活力,将艺术创作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促进经典传统艺术资源的当代转换和理论思考,以开放的思想和新颖的形式展现独特的艺术面貌。与此同时,这也是青年雕塑家最新研究成果和作品展示的学术平台,对他们而言这一个绝佳的交流机会。本届论坛以“写意精神”为主题。
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志刚教授
西安美院雕塑系原系主任王志刚担任这次论坛的学术主持人,王教授表示:“写意精神作为中国艺术最主要的特征,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种类型、样式或者是模式,更多在于方法论的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美学思想和造型规律有别于西方造型观念,这正是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向内我们应挖掘和吸取,向外学习和借鉴中也应坚守文化自觉与主体意识。真正将创造性体现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上,这不仅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和责任,也是中国艺术家实现自我价值认同的文化自信。”
西域佛教雕塑研究方向的李永康老师
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李永康老师的演讲是关于塔里木盆地的佛教雕塑,他认为:“新疆古代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被遮蔽和忽略的一部分。在此出土了受北方草原文化影响的动物雕塑、受西方古典文化影响的雕花木制品、受中原汉唐王朝文化影响的佛教雕塑。汉境时期塔里木盆地基本上就受来自这三股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雕塑形态。这是本土艺术与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门类,也对艺术家思考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新疆文化建设重大课题都有参考的现实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龙忠老师
写意雕塑的概念有人将其称之为是情感艺术。而第二位演讲嘉宾,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龙忠老师站在中西艺术比较的视域下,分析了写意雕塑中“意”的境界。他说:“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领域,自古就有塑绘不分的这样概念。
传统雕塑中并没有写意的概念,主要是借鉴中国画的写意理论。而其理论认为“意”有三种理解:意象、情感、意境。其中意境最为核心,它是追求艺术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张力。而西方区别于中国,尽管他们也带着精神的指引,但是受到传统的透视、解剖法则的影响依旧隐约存在。”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姚艳玲老师
姚艳玲老师对于写意雕塑中的“意”更为关注的是“留白”的意韵,其中包括雕塑实体留白、虚体留白和想象意韵。她认为:“写意雕塑重视主体对生活对象的感受,并把感受甚至作品放进作品先有意而后写之。而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当事物本质与艺术家精神高度对应时,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抓住并突出客观特征而从而表现情感,会使作品更趋向于感觉、理念融为一体。因此写意雕塑中的留白确实给人无限的想象意韵,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涂堃老师
而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涂堃老师则是站在了雕塑结构角度提出了以“意”塑“象”。他表示关于意象的结构,有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创作者主题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外层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这和中国古代的形神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此外,他认为:“中国古代雕塑有很多有别于西方传统雕塑的地方。中国古代雕塑常常运用饮食复兴的手法进行创作,通过对材料天然进行随形的雕筑。保留其自然,更为注重表达神韵。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即使到了今天也值得雕塑家去借鉴和学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总支书记张耀教授作为第一轮的点评嘉宾,对于以上四位老师对写意雕塑中“意”的解释也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
董书兵教授肯定了这四位嘉宾都是从传统中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深入研究。他说道:“我觉得今天提到的写意雕塑其实只是一个阶段,甚至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接纳。以后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最重要的是研究传统文化基础上,做属于我们今天的事情,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情,做我们能够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东西。”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教授
张松涛教授则认为现在历史阶段具有东方意象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造型理念渐渐成熟,特别是写意雕塑的概念也渐渐浮出水面。他说:“在东方思维的影响下,这个概念的明晰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雕塑语言建立和传统建立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在未来也会发展出基于东方雕塑语言的康庄大道。”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教授
而谭勋教授总结了四位嘉宾都是在写意雕塑理论的框架下展开实践和研究。他鼓励构建一个别于西方理论体系新的解释框架,这个解释框架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逐渐摸索的一个过程。他说:“我们能不能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超越西方再现传统,树立我们不同哲学观下的理论和形态的研究,形成我们当代雕塑范畴下的意派理论或者写意理论。”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总支书记张耀教授
张耀教授指出四位老师从造型上、教学上,包括具体的一些方法和认识之中提到了中国的写意雕塑。他说:“事实上西方有一些文化雕塑造型里面也有表现非常突出的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他家之长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雕塑里面的写意概念和意念,对我们未来的雕塑创作,包括雕塑艺术的发展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和营养。”
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笑庆老师
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张笑庆老师,是第二轮演讲的首位嘉宾。她从三个方面谈到了意象造型在创作中的运用,第一是当代艺术创作亟待重塑自我。第二是写实主义的退潮和社会背景。第三是对意象精神的重新发掘或可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塑提供一定土壤。她认为:“要立意,还要扩象。以意象精神为本体去突破造型的条条框框,可以为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邢开老师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邢开老师,则围绕着西美雕塑的创作风格与成因展开了自己的论述。无论是建国初期受到苏联的绘画影响,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艺术思想的猛烈冲击,西美的历代雕塑家们始终不忘立足于传统之中。她说:“师者善求其传统之造型沿革,艺者善用其意象之精神、体势,此即是西美雕塑区别于其他美院雕塑的独特之处。正因我们今天对西美雕塑创作风格形成的源流有了更为宏观清晰理性的判断,这才使我们能更坚定的前行。”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魏杨博文老师
而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的魏杨博文老师则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发展提到了广西雕塑教育的弊端,导致广西当地的众多雕塑家他们人物的造型,包括塑造的手法、表现的语言都是比较雷同的。但他同时也提出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身份的特点,里面的民间艺术雕刻,包括图案、图文、花纹线条的运用都很具有写意性。他希望通过对民族本土文化有价值的东西予以继承、发掘的方式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娄金老师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娄金老师,他探索的主题的是“器物雕塑”的当代转换。他将当代雕塑背景下的器物雕塑转换和写意精神的传统如何与今天的真实生活联系进行了着重的研究。他说:“应当把器物雕塑的当代转化内涵理解成谨慎、器度、意象、态度。把生活作为一个转移,从而融进艺术进行直接的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郭继锋副教授和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申晓南教授。他们对第二轮演讲的四位嘉宾通过对当下社会或是学院派长久以来的雕塑风格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教授
郅敏教授认为年轻雕塑家和他们教学而言已经出现世界性目光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很多艺术家也已经抛开了所有的宏大叙述,转向了更加贴近自身的细微的异常景观,把珍贵的自我个体融入到雕塑创作中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他认为:“我们的传统是不断发展的,只有我们进行创造力表达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副教授
张弦副教授在听完嘉宾的演讲后总结出大家都提出“比对”。他认为谈论孤立写形和写意是有所局限的。他说:“我们所学的雕塑传统是从西方体系来的,但事实上我们背后是一个大传统,这个传统包罗万象,正是我们脚下站的土地。”他表示每个地方的雕塑家都应该发挥自己本省的特色,立足当下来将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出来,这也将会是一次成功。
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郭继锋副教授
郭继锋副教授则指出了带有文人情节的雕塑趋势化,以及真正的写意雕塑也就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理念和手法在现当代雕塑运用中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他表示:“传授和接受过程中里面有很强的意象表达、意象概述和意象接受的理念,也给我们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很多可供意象表达的区域。这也会使写意雕塑的范围边界会进一步扩大化,使得未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申晓南教授
申晓南教授表示发言的嘉宾都有不同角度和思考来研究当代环境下写意雕塑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他也着重关注了写意精神的传统如何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产生一种观点,他认为应该植入当代性。申晓南教授说:“把当代转换的内涵理解为一种精神和态度更有意义,不是表象的东西。更应该提升到精神的层面来思考,这也会是我们以后非常值得探索的切入点。”
主持人陈晓春教授
会议的最后,主持人陈晓春教授总结道:“今天发言的格局并不局限于东方和中华民族的限定区域,而是站在人类文化进程的这一点出发所谈的。我们从专家的点评以及嘉宾讲述中,真诚的看到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从多元的视角出发。从教学创作、当代艺术实践等多角度表现了当下我们业界对写意精神的理解现状。”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