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壶“技艺归真 生活抱璞”的实践
2020-10-13 00:00:00本站原创
这把壶,仿佛经过了漫长岁月,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狂风骤雨,时而雷爆闪电,时而风和日丽,点点滴滴,经年累月,浓缩到壶表,形成了它的独特面部表情。
这把壶,以“日月天地之精华”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深深地撩动人心。
这把壶的创制者是青年钧艺术家徐克宁,来自中国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
家乡的物华天宝滋养着他天人合一的钧瓷艺术基因,对艺术和生活融合的探索为他传承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动力。
“这把壶是技艺归真的探索实践。”徐克宁说,千年前的钧窑先驱们,不用笔墨,让柴与釉料、胎体在窑火中裂变、聚合,诞生每一件都不可复制的艺术品。这种不同于水墨雕刻的技艺,以归真的天性千百年来备受宠爱。经过反复实验,他逐渐掌握了这种技艺,并用于艺术和生活的融合实践。
这把壶的烧制时间长不过数十小时,却是一场穿越千年时空的技艺比对、复原。
破解古老的柴烧密码,柴火在陶瓷器具留下火痕、灰釉等,经窑变形成这把壶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
郑州市民蔡先生说,这把壶,给人历经沧桑、浴火重生之感,人见犹怜,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热情,抱璞自勉。
(责任编辑:王永安)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