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后记
2020-06-29 08:26:46艺术家提供
刘国松先生处世之道和他的艺术创作-样,敢为人先,勇于拓展新境。他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画水墨新形式的探索,实现了其艺术创作既遵从传统语言,又呼应现代审美的蜕变。而他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以破冰的胆识返回祖国大陆进行艺术寻根的举动,使其成为艺术回归的先行者。在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落实“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过程中,刘国松先生又——次将自己置身其中,表达出与诸多捐赠者同样的意愿: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
刘国松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其作品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感染力、冲击力很强,对中国水墨界的现代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此他始终活跃在两岸艺坛,从艺活动不断,对祖国的美术事业发展倾情投入,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光阴茬苒,三十年时间过去了,刘国松先生也由壮年步人耄耋之年。在2010年“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举办之际,刘国松先生观看展览后有感于老朋友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的慷慨之举,来到办公室与我相商,希望将自己的部分作品也要分期分批无偿捐给社会。经过慎重思考,他决定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0幅不同时期代表作品。自中国美术馆落实“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捐赠计划”以来,我有幸在工作中亲自办理了很多艺术家以及家属的捐赠活动,他们的胸怀和奉献精神始终让我难以忘怀。而刘先生作为台湾的艺术家能与大陆艺术家——样同怀此心,我经历了再一次的感动。
由于刘国松先生的生活环境以及他面对国际艺术体系大格局的思考,使其作品呈现出既富于中国传统水墨意蕴,又饱含现代风范的独特面貌。故此,刘先生的捐赠之举,无疑将使中国美术馆的收藏更加丰富多彩。2010年9月,范迪安馆长随文化部代表团赴台湾访问期间,专门与刘国松先生就捐赠作品及举办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深人探讨,表达了中国美术馆对捐赠者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并以此为契机,促成了举办“刘国松创作大展一一八十回眸”以及出版这本画集的付诸实施。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艺术品的价值被推向不同以往的特殊位置,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归属作何选择都属正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有意向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作品的艺术家十分珍视,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做出决策,要以真挚朴实的服务回馈捐赠者,使其艺术精品迅速呈现给社会公众。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文艺报》副主编朱虹子先生,不辞劳苦地为刘先生的捐赠品做出展览方案,并为此多方奔走协调;感谢香港龙图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宪先生对展览以及画集出版的大力支持!
2011年3月
(责任编辑:陈思竹[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