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至2018年,武汉美术馆在“中国的美术馆时代”热潮之际开馆迎客,在艺术机构的一轮又一轮洗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从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的总结来看,“最终取得的成绩建立在我们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座美术馆来运作,更是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来打造”。樊枫《新址—武汉美术馆》178cm×96cm2010年…
2008年至2018年,武汉美术馆在“中国的美术馆时代”热潮之际开馆迎客,在艺术机构的一轮又一轮洗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从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的总结来看,“最终取得的成绩建立在我们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座美术馆来运作,更是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来打造”。
樊枫 《新址—武汉美术馆》 178cm×96cm 2010年 武汉美术馆藏
历数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每一座美术馆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是把区域美术作为重点方向,并发展成为建馆特色的美术馆并不多。“尽管这一点做好了对整座城市和它的文化格局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方向太明确,做起来也难,十年积累下来,武汉美术馆在这个目标上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
武汉美术馆的历史变迁
一场展览的170项流程,是一座美术馆的十年成长
最近,武汉美术馆正在做“武汉美术馆展览手册”的再版工作,在这本不断更新的册子里,以图示的形式标注了一场展览的170余项流程,连接了武汉美术馆展览、策划、公教、典藏、行政、财务等各个部门在每一场展览中的责任。从2008年武汉美术馆新馆开馆至今的十年,这本“展览手册”似乎成为了一个具象的时间标尺,丈量着一座美术馆的成长。
将美术馆每一次的工作变成“标准化生产”,放在十年前大概是没法儿想象的。对于2008年的开馆展,让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记忆深刻的不仅是美术馆整个团队在展览流程上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更是团队在制度上的前瞻。
在做开馆展“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的时候,刘宇和馆长樊枫一起去深圳邀请策展人鲁虹担任展览的策展人,那时候美术馆领域还没有很普遍地谈到策展人这个说法,“所以财务上就很难有一笔对应的费用,但是樊馆长就跟我说我们必须要有策展费”。尽管这并不是一笔很高的费用,但意味着武汉美术馆从新馆开馆就有了明确的策展意识,在美术馆普遍都还没有策展费这一项支出的时候,武汉美术馆就已经开始在摸索美术馆的发展规律了。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海报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作品
冷军《蒙娜丽莎的微笑——关于微笑的设计》
“互动——2008 中国当代油画展”展出作品
魏光庆《芥子园NO.4》130cm×300cm 布面丙烯 2007年
正式开馆迎客后,樊枫很快就意识到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美术馆制度来保证,终究是很难实现的。2009年,樊枫带着团队开始了美术馆制度的探索之路,他们曾经在10年前的美代会举办之际,在寒冷中等待会议结束,期待范迪安、靳尚谊等先生能给予指导;他们也去上海、深圳学习办馆经验,彼时还在深圳策划展览的冀少峰看到了馆长樊枫与团队的努力。在封闭式的学习中,有经验的同行带着武汉美术馆团队进行讨论适合自身的制度建设,让它在实践打磨中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美术馆工作手册”,同时还形成了学术委员会、鉴评委员会等对美术馆的展览、收藏不同发展方向提供意见及审核的委员会,武汉美术馆走得越来越笃定。
2015年7月的一天,樊枫正在广东办展,他顺道去景德镇画了一个瓷器,画好之后回到饭店接到了一个电话,才知道要评选全国重点美术馆了。
“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海报
“晴川·晴川——湖北十人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作品
陈作丁《隐居溪上宅》68cm×46cm 1982年
“数据分布在各个方面:管理、行政管理、展览策划、收藏、公教,甚至画库管理,其中所有公教活动都要拿出档案。随时来检查,你办的什么展览就是什么展览,通过这个展览要立马测试出展览办的是不是合格,是不是有学术性。”樊枫清楚地记得,当时馆里正在举办蒋兆和的展览。
三个月后,文化部发布通知,武汉美术馆通过初审评选、实地考察和终审评选,并经文化部审定,以高分入选第二批国家重点美术馆。
也是在这一年,徐勇民曾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新建文档”,让他对美术馆在展览工作上的专业印象深刻。美学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元江则在这项展览上看到了武汉美术馆在“标准化生产”背后的长远眼光。在这次展览的研讨会上,武汉美术馆邀请了中文、历史、音乐、哲学、美学等十多个领域的学者,围绕着同一个研究对象,形成不同视野下的跨界讨论。“当我们从跨界的角度来讨论美术馆的信息传播,它就让美术馆的观众群体从专业走向大众。这种讨论显然超出了美术界内部讨论的范畴和秩序,但这恰恰是未来世界美术馆的发展方向。”武汉美术馆不仅得到了专业内的认定,也开始承担更长远的期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