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丁:建构艺术管理的中国学派
2018-11-12 09:46:24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是在全球视野中前瞻下一个百年美术教育及学科发展、构建国际美术教育对话与合作平台的重要一步。仅就艺术管理而言,本次大会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际重量级艺术与文化管理的专家参加论坛并就“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论题发表精彩演讲;二是国内外著名艺术机构负责人分享艺术机构管理的经验,讨论艺术机构的教育使命;三是国内主要院校艺术管理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共同探讨艺术管理教育的未来发展。
艺术管理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诞生至今虽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已经成为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科专业。艺术管理学科从管理学起步,随后在不同的艺术学科、教育学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中发展壮大,在不同的大学被设置在不同的院系中,授予不同的学位。在多个学科中设置学位是国际艺术管理教育的现状,使艺术管理学科带有明显的交叉性、跨领域性和开放性。
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兴起于本世纪初,从一开始就学习和借鉴了欧美国家艺术管理教育的经验,并力图与中国艺术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为该学科从起步到繁荣、从鲜为人知到成为显学奠定了基础。经过近20年的探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中国艺术与文化产业机构迅速扩张,其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1960年代美国艺术机构大爆发的时期,并且在未来十年仍将持续,这为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发展和艺术管理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历史上看,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学科,艺术管理一方面是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为艺术机构的发展提供思想与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艺术管理实践将进入最具活力、最有创造性的新时代,将在未来国际艺术管理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中国经验。这就要求中国的艺术管理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再是欧美艺术管理体系的复制与重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未来艺术机构发展的艺术管理人才队伍。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国经验,而是把中国经验放到全球化的语境中去考量,形成中国艺术管理话语,以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加强艺术管理的基础理论建设,在中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自觉建构艺术管理的中国学派。
毫无疑问,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已经形成体系,但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与国际艺术管理学界形成对话,并在对话中达成自我认识和自我建构的目标。如本次大会对于“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的讨论,欧美许多国家早已从理论的体系化转化为制度的体系化——把非营利艺术机构直接定义为教育机构,把教育功能作为艺术机构的主要功能。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仍然缺乏把包括博物馆在内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定义为教育机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而对于营利性的艺术商业和文化产业而言,教育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事实上,在100年前,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说”已经触及了“艺术机构的教育本质”的命题,“美育”显然是中国现代性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倡导美育渗透到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学科,包括不同的机构。事实上,就像上述命题一样,在艺术管理领域,每一个理论问题都会对应实践的过程,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既有赖于理论研究,又带动理论建构;建设艺术管理的中国学派,需要的是学界和业界的合力。
在与欧美的对话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自身优势: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我们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拥有更好的制度创新能力,当然也包括学科创新能力;我们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的艺术与文化需求市场,我们需要总量更多的艺术机构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抓住历史机遇,弯道超车,建构艺术管理的中国学派,在不远的未来把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引领学科。
(责任编辑:陈耀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