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和镜展》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开幕
2018-09-16 10:42:43
9月12日,由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联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和镜展》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经楼二层展厅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助理宋振虹女士,清华大学顾问教授王纲怀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和镜,是指日本古代的铜镜。作为青铜器的一个特殊门类,铜镜具有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的特点,是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从出土资料看,最早的铜镜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代伊拉姆王国的铜镜,距今4500年至4000年。中国齐家文化出土多面铜镜,距今约4000年。埃及有柄手镜最早出土于中王国第十七王朝,距今约3600年。古希腊迈锡尼时代的青铜镜距今约3300年。在中国,从距今3100年前的殷商始,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完整铜镜史。中国历代铜镜蕴含诸多特色:铸制历史连贯,考古断代便捷,文化内涵博大,审美情趣彰显,证史直观翔实,书体映照生辉。其中尤以汉唐两代铜镜,对东邻日本有着重大影响。
大体而言,日本和镜分为仿汉式、仿唐式、纯和式三种,本展主要聚焦于纯和式镜。日本和镜在吸收与消化中国的汉文化、唐文化后,有了自己的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过渡,在江户时期,已完全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特色:改圆钮为有柄,标注工匠姓名,铸制渐趋精良,纹饰琳琅满目,构图犹如绘画,镜铭大字精美。和镜是一个绚丽多姿、断代有序的文化宝藏,其纹饰蕴涵丰富,包罗万象,尤以蓬莱纹存世最多。和镜文化包括了人文理念、风土民情、动物植物、工匠纪年等诸多学术内容,又涉及到中日交往、文化传承等与日本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
此次展览展出的64件套铜镜展品,分为早期铜镜、蓬莱纹镜、动植物纹柄镜、族徽镜、多宝纹镜、特色镜等多个单元。所有展品均来自收藏家王纲怀先生捐献给自己母校清华大学的藏品。展览配以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解说,使观众能够从多角度理解铜镜文化。此次展览也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签订友好馆交流协议之后推出的首个展览。
本展览展期为2018年9月12日——11月12日,每日展览时间9:00——16:30,每周一闭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经楼二层展厅。邮政编码:100098 电话:82139050(社教部)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门票30元,本展览不另行收费。
(责任编辑:陈峰)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