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赵晓:山东宁阳相继发掘出战国西汉聚落遗址、隋朝瓷器作坊遗址
2018-08-24 12:38:14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山东宁阳后伏山遗址已完成发掘、柳沟新村西南遗址考古发掘也进入收尾期,两处遗址分别发掘出战国西汉时期聚落遗址和隋朝瓷器生产作坊遗址,为研究古代社会发展和北朝至唐朝制瓷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史料。
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自2018年4月起,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的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后伏山遗址、于庄东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发掘现场执行负责人邢琪介绍说,截至今年8月初,该遗址发现与制瓷业相关的支柱、支钉、匣钵等窑具近万件,碗、杯、高足盘等瓷器标本近千件。出土窑具、瓷器年代集中在隋朝,部分属于北朝晚期及唐朝中期。“目前判断该区域是一处古代瓷器生产作坊,起源于北朝晚期,繁盛于隋,至唐中期衰落。”
在考古现场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数量较多的是一种三角形窑具。邢琪告诉记者,这种窑具是器与器之间隔垫的支钉,能防止高温玻璃釉在烧造过程中互相粘连,是古代最主要的烧瓷窑具之一。“此次共发现支钉近万件,包括近六千件完整物和四千余件残损物。根据支钉数量可判断这个作坊的规模和产量都比较大。”
邢琪表示,柳沟新村西南遗址的发掘,补充了山东地区古代瓷器生产的发展序列,为研究山东乃至全国的北朝至唐代制瓷业提供新材料。“根据遗址出土的多类型窑具可真实还原古代瓷器的生产工艺和装烧技艺。新出土的瓷器也将补充周边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的断代研究。”
同属宁阳县的于庄东南遗址此次出土的文物时代跨度较大。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房振介绍说,该遗址的时代从大汶口文化时期延续至唐宋时期,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其中,大汶口文化器物主要有夹砂红褐陶鼎(扁凿形鼎足)、陶鬶;龙山文化器物主要有泥质黑陶高柄杯、夹砂红褐陶鼎(鸟首形鼎足)等器物残片;战国西汉器物主要为板瓦、筒瓦、盆、罐等。
同时参与了后伏山遗址考古工作的房振说,主体为战国西汉时期聚落遗址的后伏山遗址中,还发掘出了少量岳石文化和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存。于庄东南和后伏山两处遗址的正式发掘将为研究宁阳地区大汶口文化至岳石文化时期的古代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材料。
(图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洪镁)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