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在水与墨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2018-07-26 18:46:11雅昌艺术网专稿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郭线庐,1957年9月出生于陕西潼关,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1986年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研究生班毕业。擅长宣传画、工艺美术等。作品有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慧的契机》 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等。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设计讲究技巧,走理性路线;写意国画强调“意”,要的是感觉,走感性路线……这矛盾的两个方向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设计研究员、西安美院院长郭线庐身上和谐地统一到了一起。郭线庐却以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用一管柔毫,在水与墨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中国设计界,郭线庐的一系列相关职务以及各种荣誉光环,就让人晃花了眼。做设计时,他一直希望让设计不再受限于逻辑思维而显得冰冷。在他看来,国画虽然讲“意”,但如果完全放开,不注重构图排列、元素穿插、笔墨轻重,那么作品同样会乱了阵脚。
一提起花鸟画,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必须“鲜艳”才够漂亮。但郭线庐的花鸟世界却是淡墨为主,鲜有亮色,偶尔出现也大都在花蕊处施以点缀而已。在郭线庐眼里,陕西的花鸟画相对不够艳丽,和人文地理环境也很有关系,毕竟西北不像南方那么秀丽多姿。而多数的花鸟画画得鲜艳,也和老百姓普遍性地喜欢喜庆、单纯的漂亮有关,“只是社会需求变得复杂,我们反而需要平静和深层次的思考。运用淡墨,正是我通过艺术对人生的思考方式之一。”
了解郭线庐的人说他对淡墨的情有独钟,和他所坚持的人生准则“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一致。郭线庐也坦承,在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七墨”(即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淡墨处于中间,可进可退,留有余地,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喜欢在平和中寻找自己的净土。
郭线庐运用水和墨的交汇与冲融、浓和淡的重叠与渗透,枯和润的反差与变幻,通过造型的张力和水墨的渲染,完美展现了郭线庐胸中浓浓的中国情怀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
(文章转载自美轩文化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爽)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