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白玉蝉彰显“汉八刀”神韵
2018-06-20 20:45:41收藏快报
炎炎夏秋之际,树枝上吱吱不停的蝉声此起彼伏,鸣声清脆委婉,似乎可以给人有一种减少一丝丝闷热的凉爽之感,故有人把它誉为自然界的歌手、炎夏的清凉剂。蝉的清高声远,品性高洁,多少年来一直被历代文人咏叹自诩。因此,古人以玉雕蝉为饰,也就应运而生了。
如图所示这件清代玉蝉挂件,长5、宽2.4厘米;质地青白玉,光滑圆润,微透明,手感极佳;圆弧头,大眼珠凸起,炯炯有神;两翅叠护于腹上。整体观之造型规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富有神韵。这件玉蝉虽为清代之器,但刻工线条简洁明快,却富有“汉八刀”之韵味。
据考,玉雕蝉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1954年湖北石家河罗家相岺遗址出土七件玉蝉,良渚文化遗址也出土过玉蝉等。这就说明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出现。此后,历经时代演变发展,玉蝉出现的更多了。
究其原因:一是以玉蝉作为佩饰,以示美观吉祥;二是以玉蝉作为陪葬品,认为人死后埋葬在土里,将玉蝉放死人口中含着,可以令死者尸体不朽,成为我国古代先民一种葬玉的习俗,故玉蝉曾名叫玉含。另外,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在《汉代玉器中传统的延续和变化》中指出,所以取形玉蝉,可能是因为蝉的生活史的循环,易于使形复活,而放在舌上,易于使人联想到蝉能蜕变,人也会复生的幻想和企盼。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祖先文明进化的影子。无怪乎后人对蝉如此宠爱和崇尚。
(责任编辑:雷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