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野逸之气:吴建明的绘画
2017-09-24 22:39:54中国文化报
吴建明是当代为数不多工、写兼擅的画家之一。对于绘画艺术,他有着相当清晰的努力方向和精准的把握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吴建明绘画的起步阶段,代表作品主要有《阅尽人间》、《农家六月》等写实之作。这些作品的绘画题材源自他身边最为熟悉的方篮、风车、簸箕等带着岁月痕迹和生活磨难的农具,这无疑是其当时原真生活状态的写照。因此,这些作品一出来,在当时的画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特别是《阅尽人间》,先后在中国美院美术馆与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中展出,在当时的画坛引起不小的争论,虽然褒贬不一,但也足以说明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
在2000年左右,他开始以作茧自缚的勇气和决心,在原工笔绘画风格上进行反思、探索和调整,诚如陆游《书叹》中所云,“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首先是勤研绘画发展史,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选择五代至宋、元画家中的全景花鸟作为师法的对象,如李成、崔白、惠崇以及元代的王渊、陈琳等人,以避开当下折枝小景的风行潮流;同时摒弃传统工笔绘画以色为主、墨为辅的创作形式,而以纯水墨的形式进行实践。其次,大量地临摹古代画家的经典作品,从中完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历经“十年磨一剑”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后,自2003年开始,吴建明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相继推出了《丘山》、《欲雪》等系列作品。这些墨笔花鸟,以全景式的构图呈现,给看多了明清以来折枝小景的观众带来一种“恬淡野逸之气扑面而来”“而石一改温实之气,以大写意笔写出,磊磊落落,洒脱率意”之感,形成一种工写结合的绘画风格。
在工笔绘画创作的同时,他又转向写意画的探索,师法对象除了乡贤吴茀之,还有吴昌硕等海派的艺术大师。而这又将成为他绘画追求之路上新的探求阶段。由于他精于书法,又有较强的形体把握能力,因此写意画的创作对其而言自是游刃有余,很快就达到与“二吴”风貌似是而非的写意风格。
京华多烟云,2013年末到北京工作的吴建明不但能够得以结交更多圈内圈外的朋友,而且还可以体悟到更多绘画之外的东西,从绘画之外去涵养其绘画艺术,眼界为之一宽,心境为之一变,因此,吴建明的绘画必将再次“蜕变”。
(责任编辑:房卫)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