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10月开放 里面“住”了栋清代民居
2017-09-24 21:57:55中国文物网
在博物馆里参观民宅,是不是很新鲜。今日,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新湘博)获悉,10月新馆开放后,该馆将推出“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大型展览,全方位展示极具特色的湖南历史文化。其中,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的一栋清代古民居将原貌搬进新湘博,最大限度还原和展示当地村民原生态的居住场景以及生活痕迹。
新湘博征购会同清代民居
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巫水河畔的唐洲村,村里保留着许多历经百余年的清代建筑。其中有一个院落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它结构相对较完整,建筑古朴自然,院内建筑分内外两栋,均为木质的两层穿斗式结构,堂屋前悬挂有匾额,门窗上有精美的木雕饰,内容多以民间吉祥图案为主。建筑前檐还刻有木质花罩,厅堂、居室的门雕、格扇、栏杆也都十分精巧。
值得一提的是,东侧建筑的一层和二层轩蓬间,悬挂一块木质牌匾,上书四个大字“绩冠群英”,左端刻竖行小字“内弟杨盛岗顿首拜,皇清咸丰十年岁次庚申冬月吉旦”,下方刻椭圆形章“指日高升”和方形印章,右端刻“恭维唐府姊丈官印谟老大人嗣君荣升守御府”,边刻长方形篆书印章“连升三级”。
2010年因当地政府修建高椅水电站拦河筑坝,致使水坝上游的村民需要整体搬迁。湖南省博物馆将该组老宅征购,拆卸并运回博物馆,在新馆的基本陈列中进行复原展示。
原汁原味展现当地人生活
由于场地的限制,新湘博仅选取了其中的一栋在“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中进行展示。民居复原搭建工作由专业的施工队伍和文保人员共同完成。
首先,所有的民居建筑材料在进入展馆前都进行了全面的药物熏蒸、杀菌除虫处理;其次,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中,对损坏的建筑构件,一般能修复的,都尽可能不要替换。必须替换处理的,新构件的材料要求应与原材料在色彩、质感和其他外观方面相匹配。
“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是古建筑修缮的重要原则。根据先前北京建筑大学做的测绘和修复方案,工人们用传统工艺,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技术,对原缺损部位进行修复补缺,对糟朽构件进行了更换或重新制作。在搭建完毕后,对建筑的木质整体又做了相应的防腐处理。
目前,古民居房屋搭建工作已全部完成,随即将进行室内的陈设布展工作,当地村民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等都将最大限度还原。复原后的民居,将让远在深山的传统民居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责任编辑:房卫)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