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的纵横——关于伊灵和他的抽象绘画
2017-06-12 13:43:59雅昌艺术网专稿
伊灵是一位被艺术史和艺术市场双层低估了的画家。这主要还是因为伊灵的性格,过于低调,过于缓慢,做人做事都强调中规中矩,不愿意太过声张;同时,也源于他极为朴实的市场观念,即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够接上地气,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所接纳。正是这种朴素的市场观念与低调的为人处事,在某种程度上耽搁了伊灵的发展,使他无论是面对艺术市场,还是面对艺术史书写,似乎都要比同代人慢了一拍。
事实上,伊灵的绘画实践与他的艺术人生,都曾一度成为前卫的标志,开了观念更新与冲破体制的先河。作为当今中国最早的职业画家之一,伊灵早在来北京成为职业画家之前,就曾独自骑单车环国旅行,冒着各种风险进行了深度的田野考察与艺术发现。此举曾享誉一时,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超越时代的壮举”。此后,伊灵放弃铁饭碗,流浪北京,成为职业画家,也很早便跻身到了艺术的中心地带,并一度担任过圆明园画家村的“村长”,倍受世人瞩目。可以说,那时候的伊灵,绝对是时代的先锋人物,也曾耀眼一时。
然而,由于伊灵的慢性子所致,更因为艺术的价值认同,使伊灵没有像他的许多圆明园同道,如方力钧、岳敏君等人一样,后来成为艺术史中的翘楚和艺术市场上的明星。说起来,不免有些遗憾。不过,艺术是一生的事业,不在一朝一夕,其价值的彰显与意义的呈现,还需一生的长度来丈量。所以,伊灵这种失一时之利,而守一世之志的遵循,反倒更具内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当各种繁华热潮退却之后,伊灵在艺术上的默默坚守,更是作为一种人文力量,填充了表面的形式创新。
那么,伊灵和他的艺术,到底又呈现出了哪些具体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征呢?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值得发现和挖掘:其一,伊灵是较早尝试抽象画探索的中国艺术家之一。这一点很重要,由于抽象画的门坎较低,如果不厘清孰先孰后,就很容易混为一谈,模糊其探索的价值和意义;其二,伊灵长期坚持抽象画探索,相比某些随机而变的艺术家,伊灵数十年的坚持,为抽象画在中国的发展,铺陈了一条完整的个人化线索。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没有这种个人精神价值的注入,抽象画就会变成人人都可以涂抹的涂鸦;其三,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伊灵的抽象绘画中,所渗透的文化自觉意识。
众所周知,抽象画是发端于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将这种形式融入到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是衡量其是否具有内在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正是这个标志,让几乎所有的中国抽象艺术家,都在朝此方向努力。而伊灵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是从西方借鉴视觉资源,也不是从学院里获取抽象艺术的知识,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社会,从民间艺术的纹饰、纹样,以及丰富的色彩关系中吸收营养,并结合自己走南闯北的生命经验,形成一种密密麻麻、形态饱满的抽象画语言,既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认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抽象艺术形态。
可以说,伊灵和他的艺术,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展现,才于乱象丛生的当代艺坛脱壳而出,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尽管对于这道亮丽的风景,艺术史也好,艺术市场也罢,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越来越加深,对艺术史知识也越来越了解,伊灵必将会被重新发现和挖掘,也肯定会受到市场的关注的追捧。而这,正是伊灵所信奉的儒家思想,即“先义后利者荣”(荀子)的价值观体现。
2017.3.20于通州
(责任编辑:张桂森)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