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631期】黄尝铭:印谱的流派
2017-04-16 08:16:06雅昌艺术网专稿
主讲人介绍:
黄尝铭:逢甲大学土木系毕业。师事王北岳先生。历任全国、全省各级美展评审委员、筹备委员及台湾省立美术馆审查典藏委员。现为台湾省篆刻学会理事长、西泠印社社员。
黄尝铭
导语:
印谱是鉴赏家将其搜寻的历代玺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编印成册,供人研究、鉴赏和临摹。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获得很大发展,更加重视对有助于文物制度和官制研究的古印章的考证,故印谱的集录与探讨盛于前代。印谱的版本分原印钤盖、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种类。最珍稀的为能存原作风貌的原印钤盖印谱。随印谱的风行,印谱的种类亦更多,古印章除战国古玺、秦汉印章外,还有封泥、历代官印、西夏官印、元代花押印等。中国嘉德拍卖邀请了黄尝铭老师为收藏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印林锦囊——谱载朱影传丹心》。
主题:印林锦囊——谱载朱影传丹心
第四部分:印谱的流派
我们看流派印章。流派印章是比较多的,所以我刚才讲古玺上大致稍微提过。
篆刻印谱,有记录这个印章是谁刻的,基本上都是有篆刻人的印章,所以这个印章都知道是谁刻出来的。这个是在康熙乾隆年间的,离我们三四百年了,所以这些谱都算是蛮珍贵的。
《挹秋亭铁耕偶存》 (清)谈其徵刻
談其徵的印章不太容易看到,虽然拓本看起来印泥的感觉上也有点儿花花,不过他的印章确实不容易看到,可以知道在明末清初的一个篆刻的形式是这样,虽然曾经朱简明朝一个著名的篆刻家曾经评他的印章说是“谬印”,就是他的假借太多了,“努力加餐饭”,努力又加了点点,就是同样这个印,力又给口字要变成加字,餐字整体的餐字,食又给了饭用,所以有点儿牵强附会,所以变成是一个不好的印,也反映了在当时清初的印章风格是比较零乱的,到后期才有所谓流派印章的产生,才有一些规范,风格、派别的明确性。
张氏就是张氏三兄弟所刻的,这也是在清初的印章史上很重要的几位人物,尤其是张在辛,他老大,他刻的印章也非常好,这个是他刻的一个印章,这个是二册本,这个我看过蛮多的,有一册本、三册本,有四册本,都是他们三兄弟所刻。
《同风录》这个是吳錡所刻的印章的一个辑录。这个人我的资料库还没收够他的印章,因为我没有看过他的印章,可是从这个谱里面就可以看到他印章的风格了,也算是前清时期风格的一个代表。
《宝砚斋》 (清)林皋刻
《宝砚斋》是比较出名的一个篆刻家叫做林皋,他是藏书人,他刻的印章我觉得非常好,非常的工整,非常的精致,非常的细腻。这个就是从谱里面抓出来的,线条非常得平稳,布局非常的安祥、稳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印章。
宝砚斋主要是他的斋馆记录了所刻的一个印章,有两册本,前一册有很多人给他作序。后面也有很多人给他作序,所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谱。第二册4275这个拍卖品是一册本,当然是稍微少了一点,应该还是二册本比较完整,就是宝砚斋记录的林皋辑所篆刻的作品。
《墨花禅》这是一个和尚的印谱或是事行,记录是说1765年,我觉得不是,因为这个是后来他的弟子本曜整理他的遗印,再过几年之后再刊出来,就是过七年之后刊印,原来是乾隆30年,这个是37年编的重刊,他过世之前自己也曾经辑过二册本,但是这个是四册本,应该是1772年他的弟子本曜帮他整理出来的,大概收录了有三百多个印,六百多个印跋。
《抱经楼日课编》 (清)盧登焯刻
《抱经楼日课编》也是在乾嘉时期的一个篆刻家叫盧登焯的,他根据每天的日课,然后从史书、传记一些书籍里面的词句去摘录来的刻为印章的印谱。
再看看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廣韻齋印藪》也是没见过的, 《廣韻齋印藪》是六册本,这个人名不见经传没看过,但是透过这本书看了他的序跋之后也知道他大概的一个年代,这本书大概在1816年所出版的,根据这个序跋文,也知道这个人穷苦潦倒,但是一生热衷篆刻艺术,这是在序文所提到的,所以在这个时期有这一号的人物,何天泽。
《历朝印》是黃學圯所刻的,当然所有的史印它就是根据历朝历史上的人物,每个人给他刻了一个印章,然后除了释文之外,还加以略敘爵里,就是后面来给他注释一下。总共有380方印章。这本谱后来又重印本,上海印社有印刷本,但是这个是原拓本。当然比印刷本要珍贵很多。
《雲渥堂》也是这个时期的篆刻家楊鉽的,这个人也有一些名气,当时《飞鸿堂印谱》里面收录了有四方印章,这都是他在《飞鸿堂印谱》里面摘录下来的。
《云渥堂印谱》 (清)杨鉽刻
董洵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董巴红晨,当时有所谓的西周四子,这是董洵,这个时代他摹了宋元印十七页66印印章,並附明代印七頁27印章,都是仿古的,摹写苏东坡、米芾著名书画家的印章为多。是这样的一个模式。这是他刻的印章。
《印商》是自刻印跟印论并辑在一起的。林霔,这个是篆刻跟印论合成的一本书,它里面还有《印说十则》,还有梁上国《借轩记》二页,再录一些印,总共有140几枚印章。这是四个人的一个辑谱,也是这个时代的嘉庆、道光。同乡周孝坤、徐份、徐保这几个人的印章。
《松舫》也是这个时代的印。
《古梅阁仿》是王爾度模仿邓石如的一个印章,你看拓谱,邓石如在当时很有影响力,这个是邓石如的原印,这是王爾度所刻的。王爾度有帮姚觐元刻了一个印章,所以这本书主要是摹邓石如的印章。
《古梅阁仿完白山人印剩》
接下来比较详细地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谱,《福庵印谱》这是在民国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印人,他对印章很有兴趣,收藏也很丰富。所以福庵藏谱后来他三四百幅捐给了杭州的西泠印社。这个人是赵叔孺的学生,非常喜欢印章,甚至做印泥,当时一个很好的印泥叫做“漳州八宝印泥”,立华斋的漳州八宝印泥,他特别请了很多化学专家去研究它,分析它的成分,他自己做了一个“鲁庵印泥”,当然很多收藏兴趣之后他就开始自己也拓谱了。他自己也收藏一些印章,自己来拓成印谱,他拓的谱也很多,这是他的一个目录。
(责任编辑:樊玮)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