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新闻正文

摄影家何藩上月仙逝:“光影工笔”记录着香港“黄金时代”

2016-07-18 09:10:26《东方早报》 作者:顾铮

  香港电影人何藩先生上月在美国加州仙逝。在步入桑榆晚景时其摄影被重新发掘并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使他成为华人世界中罕见的能够在生前享受到再发现的荣光与欢快的摄影家。

何藩(1937.8.8-2016.6.19),摄影师、演员、导演

  何藩先生近日在美国加州仙逝。

  有点令人惋惜的是,在有关他去世的各种消息里,作为一个资深电影人的何先生所获得的最终头衔,以摄影家或摄影大家居多。这个“谥法”于他似乎并不公平。1937年出生于上海的何藩,1949年随家人到港后,曾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在电影这个行当中,他先演后导,并且都享有专业声誉。而摄影,则是他上大学时的消遣。不过,由于近年来何先生的摄影、尤其是有关香港往事的照片被重新发掘并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结果造成他的资深电影家身份为业余摄影家的第二身份所掩盖。当然,从摄影家的意义上说,他也许是华人世界中罕见的能够在生前享受到再发现的荣光与欢快的摄影家。虽然他品味这种荣光与欢愉的时间颇为短促。不过,现在于他已经不要紧了。

何藩摄影作品

何藩摄影作品

  何先生的业余摄影创作,我觉得大致可以依时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当然是令他斩获无数奖项(一说共得近300个奖)的“沙龙”摄影。一些报道以此作为何先生的摄影如何了得的证据。这份好意我们能够理解,但在此还是要斗胆说一下,这些国际“沙龙”摄影比赛的奖项,包括他连续8年勇夺世界摄影十杰的纪录,与进入摄影史的杰作标准,始终不在一个话语系统。中国内地、香港还有台湾以及华人世界里,至今仍然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在不倦地参加名目繁多的此类摄影比赛,以通过获奖不断晋身会员等级为荣。但,这只是一种特定集体的大众娱乐(此说法决无任何贬意)。这些赫赫成果,没有、也不会对摄影的发展、与摄影史书写产生影响。当然这于摄影的普及不算坏事。这种津津于获奖多少的态度,或许说明了中国媒体对于“沙龙”摄影与不同于“沙龙”摄影的其他各类摄影并无清晰的、专业的认识。这里对此现象不作评价。

  而何先生的这部分“沙龙”照片,似乎在他生前的再发现热潮中并不是关注重点。他自己可能也会敝帚自珍,但何先生的摄影中真正触动人们的,主要并不是这部分照片,而是下面要提到的第二部分的摄影。顺便说一下,我们知道,香港是一个“沙龙”摄影大区,曾经而且至今仍然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大众摄影的趣味与价值观的形成,其中个别人甚至会因此获得某种政治身份。我们知道,香港有全国政协委员级的“沙龙”摄影家。可能在有些人眼中,这就是摄影的“出息”。当然,也许这种政治奖赏并不仅仅因为“沙龙”摄影的好坏。

何藩摄影作品

何藩摄影作品

  而何先生第二部分的创作,则可能是现今被认为是最代表何藩的摄影价值观、艺术风格与美学取向以及最重要的,可能是他的现实关怀的作品。这部分照片以敏锐的观察、精当的用光与严谨的构图,展现了处于经济上升阶段的香港的现实。当然,这部分照片与第一部分的“沙龙”照片也会有一些重合。这第二部分的作品之所以获得广泛的好评,并且广为传播,个人觉得,一是其趣味点正好切中当下大众与传媒对于摄影的认知感知阈,二是东方自由大港的香港人的精神风貌与生存状态,经过何先生的细腻的光影工笔画的刻画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从摄影语言看,何藩长期浸淫于电影制作,作为演员,他熟习电影拍摄的各种手法,作为导演,更要掌控电影生产全部流程。所有这些在专业领域的摸爬滚打,铸就他于光影的生理直觉。他深知光影明暗对于电影叙事与风格塑造的重要性,也深切了解在银幕上倏忽来去的光影打动观众之力量所在与神秘能量之功效。因此,在电影行业吃透了用光法则的他,在业余“玩”摄影时,把这些法则搬用到平面摄影中来,简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这么说并不是要说他能够拍出这些具戏剧性光影画面,有时稍有诡谲的画面并不稀奇。而是说每个有缘与摄影结交的人,他如果在摄影上有所成就,往往都有其独此一家的“三个组成部分”或“来源”在。但确确实实,说他是一个画出了香港那个时代之“面影”的光影工笔画家似不为过。

  而冷藏,则可能是摄影家“笑在最后”的最大杀手锏。也是摄影之所以为摄影的一个重大秘密。那就是时间之手会将储藏于照片母体之底片中的所有时光要素作一番发酵处理。而基本做法,则是先封存冷冻,然后解冻,以时空错位之感叹,来唤起人们对于不可再来之时间与空间的重新体认。今人、尤其是香港人对于何先生的香港影像的感动,相当程度上是受到了这只无形之手的操控。当然,前提是,照片中确实录入了当时当地的气息、氛围与人生百态的精彩瞬间。

何藩摄影作品

何藩摄影作品

  至于何先生摄影的第三部分,则是他晚年移居美国后,因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壮年时期那样驰骋街头,于是转战至电脑屏幕前,以PHOTOSHOP软件对自己的过往底片进行再处理后所得作品。这部分作品,于他本人而言,亦属试探之作,与第二部分相比,时空次序重组后的视觉效果当然不凡,但毕竟这是“玩”,虽可满足他本人进一步提升艺术感的愿望,但能够感动人的,还是要数那些真切映现旧时香港风情、风韵的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

  以他的摄影在步入桑榆晚景时再受关注的情况,在摄影史上颇多先例。早有美国安德烈·柯特兹,近有美国索尔·雷特。这两位都是专业摄影师,但他们生命史上的共同点则是,早前专业发展颇顺利,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沉寂,再在晚期被发现。然后,媒体跟进,大呼小叫,惊为天人。然后,堂皇进入摄影史圣殿。何藩先生的工作,经过这次的再发现后,其意义与价值相信会经过更多的讨论而给人以更多的开示。而这就可能为其进入摄影史而奠定了基础。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原题为《光影香港 工笔乡愁》

(责任编辑:王璐)

推荐关键字何藩摄影
1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