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扒花”:精工细作锦上添花
2016-03-30 09:29:57景德镇日报
景德镇手工制瓷因工序繁杂吸引很多制瓷爱好者深入研究,很多产瓷区的人也来到景德镇一探究竟,像拉坯、利坯、混水、绘画等工序很多人都熟悉,然而对于“扒花”这项工艺技法很多人没听说过,也不懂怎么操作。
“扒花”属于粉彩艺术中的一种装饰形式,北方称之为“轧道”,景德镇俗称“扒花”或“耙花”,工艺最为精、细。该技法是在保留传统粉彩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草纹后,在色釉底上锥刻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再加绘粉彩花卉纹。除运用了勾线、平填等技艺以外,其制作工序还包括制坯、素烧、喷釉、轧道,之后还要经过二次高温烧成,再贴纸、勾线、绘画,按照作者的设计要求刻划出底子纹样后在其上施以不同的色釉。“扒花”包括制坯、素烧、喷釉、轧道、填色、写字、底款等20多道工序,其成本比起普通粉彩瓷的成本高出2/3,不愧有“锦上添花”的美誉。
景德镇“扒花”又叫粉彩轧道,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珠联璧合。“扒花”是出现于乾隆时期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用粉彩满绘,再用针装工具细细地刻画纹饰,然后再进行低温烧制。“扒花”的扒,就是在釉彩上做精细地刻画。这一个“扒”字,仿佛让我们看到扒花匠师凝神静气,手中稳稳拿住扒花针,眼睛紧紧盯住器物,一针一针,认真创作的工作场景。这种装饰方法一般都是满装饰,纹饰细小。对匠人而言,是一种重复、枯燥、细致的苦活,既费眼费神,又须全神贯注,心手相应,一丝不乱。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破坏整件器物的美观。比如哪一针稍重,有可能在烧制后,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剥落。对于“扒花”工艺而言,这意味着全部的失败。
一般而言,“扒花”是刻画单一的连续纹饰,最常见的是卷草纹、金钱纹、锦地纹等。“扒花”的花,指的就是这个。如果要刻画不连续的画面,比如在锦地纹中夹以龙纹凤纹乃至花鸟鱼虫,难度就更大。这种装饰手法,在单一的色釉上,远看并不显著,近赏方能细细品玩,体现出一种含蓄的意韵,不禁令人赞叹能工巧匠的技艺精湛和陶瓷艺术的魅力与活力
(责任编辑:伊国栋)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