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猴文化”
2016-03-09 09:32:27中国瓷博网
猴,往往被人们喻为智慧与灵气的化身。在中国古籍中,其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东汉班固《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在十二生肖中,申猴位列第九,有长久长寿之意。自古以来,猴就属中国传统艺术创作题材中的“四灵”“八瑞”之一。
有一种祝福叫“金猴献寿”。这件瓷器“金猴献寿”(图一)是景德镇工艺大师张育贤的作品,生动塑造岀灵猴身坐仙山福地,手捧硕大水灵的仙桃。桃为五木之精,在传说仙境中生长的桃树,三千年一结实便成了仙桃,是天上的神物,是增寿的瑞果,有长寿的寓意。作品栩栩如生,以写实造型手法,以全新的陶瓷艺术语言表达了“新春纳福、金猴献寿”吉祥之意。
有一种夙愿叫“辈辈封侯”。这件作品(图二)为一猴骑在另一猴背上,寓意为“辈辈封侯”。这种吉祥图案还蕴含母慈子孝的纲常伦理。作品富有欢愉喜庆的动感和韵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有一种精神叫“大闹天宫”。这件彩陶孙悟空倒流香炉(图三),为德化雕刻师的作品。采用写实手法,将孙悟空的外表特点表现得细腻逼真:身披“战袍”,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岀“美猴王”蔑视权威、不畏强权,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自然让人想起“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
有一种警世叫“猴思三不”。这件宜兴“三不猴”紫砂壶(图四),不仅造型生动,还寓意着更深厚的人生哲学。葫芦上三只神态各异的猴子,分别代表“不看”“不听”“不说”。其源自《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即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顾名为“三不猴”。做到“三不”,远离是非、耳根清净,心情舒畅自然笑口常开,健康美丽受人欢迎,这难道不是处世之中的一种睿智与豁达吗?
有一种启示叫“戏如人生”。这件斗彩瓷《西游记》摆件(图五),生动塑造岀一心向佛、目秀眉清的唐僧骑着白马,火眼金睛、足智多谋的孙悟空登高远望,肥头大耳、长鼻大肚的猪八戒,肩扛钉耙,心地善良、淳朴憨厚的沙僧挑着担子,师徒四人一段艰辛的取经之旅。把玩之余,让人从吴承恩《西游记》“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的诗句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责任编辑:伊国栋)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