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已有春联1000多年收藏史

2016-01-14 08:59:00新浪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用春联将自家的门户装点一新。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说,中国人贴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春联起源于桃符,起初民间只是流行在门口挂“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来趋吉避凶。乌丙安介绍,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君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宋代时,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质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符”。乌丙安说:“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包括对联,还有窗花等一共八样。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乌丙安说,春联大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贴春联前先要放鞭炮,意思是轰走贫穷、晦气;贴上春联是新气象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名诗就是这一情形的概括。

  “春联虽短短几十字,但却凝结着诗的韵律,对仗工整,辞藻优美,书法遒劲。”乌丙安说,贴春联,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责任编辑:王硕)

推荐关键字收藏文化春联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