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沙龙第四期:物我同构
2016-01-11 16:03:59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专稿
摘要: 1月9日下午,《物我同构,何马雕刻艺术展》在建发•国宾府举行,共展出何马雕刻作品20件。何马以作品代言,陈述他多年的人生感悟与艺术观点。“雕刻师如果没有材料,尤其好材料,那也是‘无米难成巧妇’。”对于何马来说玉石材料也是创作的角色...
沙龙现场
1月9日下午,《物我同构,何马雕刻艺术展》在建发•国宾府举行,共展出何马雕刻作品20件。何马以作品代言,陈述他多年的人生感悟与艺术观点。
同时还成功举办了雅昌艺术沙龙,沙龙现场何马围绕《物我同构》的主题阐述他艺术理念,从事中国艺术史论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东树作为对话嘉宾现身,与何马共同探讨雕刻的当代艺术价值观。
何马
徐东树教授
“我是玉石造型手艺人”
“雕刻师如果没有材料,尤其好材料,那也是‘无米难成巧妇’。”对于何马来说玉石材料也是创作的角色。他认为玉石为静的,人为是动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静一动也是道,动静相宜才是活的法。何马在长期玉石接触过程中,深深感到自己对材料很难了解得透,在这种情况下,只好“一动不如一静”。
“刚开始雕刻寿山石的时候,拿着寿山石照着样本刻。无论参照是图片、实物,还是自己脑子里积累的素材。都没有注意到材料本身到底适合不适合所选的题材。随着对材料了解得深入,尤其是裂纹、巧色、杂质等使得我不得不关顾到玉石的天然属性。玉雕界有‘剜脏去绺’的说法。”何马向来宾介绍着自己的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福州雕刻家何马充分继承了传统寿山石技法,善于巧用天然的色彩、质地、纹理,让作品与生活、与人的情感产生对应,产生独特的风格与趣味。“徐东树表达了他对何马雕刻技艺的赞服。除了寿山石,何马还与其他石头产生缘分,如黄龙玉、翡翠等等,他将之统称为玉石造型艺。
“我是个玉石雕刻的手艺人,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一副皮囊,是我的脸皮、我的脸面”在何马眼中,雕刻作品是处理人与万物之间关系的一段痕迹或者说是共同载体。
何马的物我同构
“真正的艺术家近乎于宗教,我把人的感情色彩与玉石的纹理,色彩融合在一起。”何马认为作品是由万物一起构成,包括作者、材料、使用工具及其所处的环境影响等等都会影响作者的创作理念,作者需要处理好自己与玉石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种关系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再按照作者的某种需要通过手法把这‘相’调整出来,最终成了独属于作者的玉石造型。何马将这种与玉石相互通灵的思维,创造性地称为为“物我同构”。
徐东树教授认为何马既是一位传统的手艺人,又具备了艺术“创”的思维,无论是题材、技法还是雕刻底座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艺术领域有独到见解。从展出的雕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 “何马座”的身影,再传统的单调底座上创新起来的“何马座”,使作品与底座相得益彰,形成了何马独有的“何马风”。
展览现场(部分)
展出作品(部分)
《一叶一菩提》 波罗的海蜜蜡 7.5×4.1×2.7cm 54g
金黄色的表皮处理成菩提叶,叶脉刻画精细,与浅黄色的主体形成鲜明对比又融和协调,祥和溢彩。
《这一步……》 寿山房栊岩石 长7.6cm 宽7.6cm 高28 cm
这件作品拿寿山石印章来做文章。一只寿山石雕印纽中最常见的古兽,在此时肥得流油,在高高的印台上,神情犹豫,举步不前…...印钮雕刻走向印钮艺术,这一步!值不值得走?能不能走?怎么走?本作品也算一个答案。
(责任编辑:苏兰婷)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