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关注——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起承转合”
2015-12-09 15:29:31中国艺术报
敦煌之梦——母子情深 唐勇力
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2015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北京展,以“中国画新形态”为创作主张,突出“继承与革新”的教学理念;“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叙述主体,分“立心”“继学”“拓疆”“增峰”四个篇章展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自成立以来的历史成就与时代风貌——各大美术学院近日争相将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提上日程, 12月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的“为中国画(第二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同样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画,全面呈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创作、研究的现状与全貌。
此次展览是继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为中国画——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之后,再次以同一主题举办的展览,以美术馆展览的方式全方位地呈现中国画学科的学院教学,特别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自2005年正式建院以来的十年征程。展览以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师们、学生们的近作为展陈内容,让观者步入学与研、思与行的空间,仿佛在上一堂生动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美术课。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提出以“起承转合”作为展览的学术主题,在展现中国画学科特点的同时,梳理当下中国画教学、创作、研究的源与流、承与变、思考中国画学院教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起承转合”作为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本出自文学创作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云:“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起承转合”同时又暗合中国画创作的画理画法中章法图式的结构。中国画讲虚实、讲气势、讲经营、讲布局,讲位置。一画一笔一点一线之间,也有起、承、转、合。尤在大幅画作中,更需体现明确的主题与清晰的章回段落,追求开篇起势,中段承势,尔后转势,最后合势。“起承转合”亦是中国画创作、教学与研究的四个维度,“起”意味着起点、起立、起源,“承”意味着传承、承接,“转”意味着创新、转换,“合”则指向了综合、融合。
在范迪安看来,中国画的教学在美术学院应该是首要的,它是民族的艺术、民族的文化。而且在当前宽阔的国际交流中,更加需要用中国画艺术与国际艺术界对话。范迪安表示,中国画的教学、创作和研究毫无疑问处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征程,中国文化需要向世界树立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关键时期。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更好地梳理中国画教学过往的经验,提出新的思考,共同探讨在当今形势下如何搞好中国画教学的问题。
(责任编辑:吕雪松)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