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乙、王合内 一场展览诠释伉俪的至爱之塑
2015-12-09 09:31:47京华时报
王临乙的《五卅运动》初稿石膏浅浮雕1953年作
即日起至12月21日,“至爱之塑——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500余件雕塑作品及文献资料,是二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艺术成果展。在当天的开幕式上,现场循环播放着一首法国女歌手皮雅芙的《玫瑰人生》,一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言,站在展厅中,“观众们能感受到这两位艺术家真挚的艺术情怀与卓越成就,更能感受到属于这对艺术伉俪的‘至爱之塑’”。
>>展览
全面呈现王临乙夫妇艺术成果
范迪安介绍,本次展览前后耗时半年多,展出了非常丰富的作品、手稿和影像资料,以500余件作品首次全面回顾了两位的艺术人生与创作世界。
走进展厅,第一部分“丰碑”呈现的即是在1953年至1955年期间,王临乙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的相关作品文献。《五卅运动》是王临乙名气最大的一件作品,充分体现出了艺术家
在雕塑创作中对整体极强的把控驾驭能力。在其学生、著名雕塑家盛扬看来,《五卅运动》可以说是王临乙雕塑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他回忆到,“王临乙老师在教学中也时常向我们提及‘大体’二字,即强调对作品整体性的把握”。除了《五卅运动》之外,王临乙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1958年的《东北少数民族工农业生产》等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而夫人王合内因喜爱各种小动物,她的动物雕塑也成为其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除了那些温和可爱的小鹿、小猫、小猪之外,也有表现野性之美的作品,如在《豹》这件作品中,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雄伟气势,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王临乙与王合内合影。
>>爱情
二人真挚的情感令人艳羡
开幕当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有些激动,“终于等来了这个展览”。常沙娜是王临乙的挚友常书鸿之女,从小就亲切地称王临乙为“王爸爸”。
常沙娜告诉记者,她小时就认识王合内,“那会儿我还在法国,当时王合内的法文名字叫ReneeNikel”。常沙娜说,这位漂亮的法国女子出生于巴黎贵族世家,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相爱后,“家人开始很反对,他们不愿意女儿过来受苦”。但从小深爱中国文化的Renee并未放弃,她与王临乙的爱情最终得到了父母的祝福。1937年,这对新婚夫妇回到中国,ReneeNikel自此更名为王合内。
嫁入中国的王合内经历了中国的多个特殊时期,所受的苦楚和委屈难以想象,但她和王临乙非常相爱。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后留存下来的作品实物不多,但各类文献材料仍可为观众勾勒基本的轮廓。
在这次展览中,分了几个小单元还原了这对伉俪的经历,如“高山流水”这一小单元便是以王临乙在徐悲鸿辅导下的色彩写生以及徐悲鸿赠与王临乙的题字为主,辅以二人交往的各类照片和文献,从中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贡献
将一生献给艺术教学工作
1997年夏天,走完89个春秋的王临乙辞世。在当时的告别仪式上,满头银发的王合内在他额头上深情一吻的一幕,至今让人感怀。2000年,这位法国贵族后裔带着无限的思念也随王临乙而去。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没有子女,他们立嘱将一切捐赠给他们工作了一生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他在库房看作品时,“那些石膏模型、泥坯留着他们的指纹,那是心的记痕”。
学生盛扬颇为感慨,“二老一生淡泊名利,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教学,这是我们今天学院教师学习的楷模”。盛扬透露,王老师非常重视教育规律,“曾说过‘你们不要的学生,我全都要,没有老师不要的学生’”。
据悉,这批珍贵的艺术品还将进行翻铸为国家永久收藏。
(责任编辑:吕雪松)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