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独家采访:潘惊石和他的鹤来山房
2015-09-11 17:31:16雅昌艺术网福建站专稿
雅昌艺术网福建站:潘老师我们知道,在您初入寿山石雕刻有7、8年时间都在雕刻印钮作品,98年之后转为巧色,于03年开始又转入印钮的雕刻。在这两次印钮雕刻的转变中,您自身的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潘惊石:在雕刻寿山石印钮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越发觉得跟随古人亦步亦趋的雕刻方式,无法对印钮雕刻有所提升。从那时开始思考要怎样创新,在初尝中国传统神话文化和图腾文化有了一定进展的时候,还是遇到了局限,涌起一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叹。
就在这时,接触到巧色,让我激动不已。真正开始巧色的创作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时有一个台湾人拿了一件蜗牛的巧色作品给我看。作品很精巧,但他字里行间表露出的“这是院校的东西,你们民间的东西搞不定”的态度让我很不服气。于是一个雨后的晚上我抓了几只蜗牛,也开始了巧色石雕的研究。这一发就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巧色的创作。等到03年再次转入印钮,可以说经过了那几年巧色的写生训练,再次回归印钮,有很多东西在表现时就变得得心应手。
之所以重新回归到印钮的创作,是因为我觉得福州印钮没有什么进步,人人都在刻古兽,但刻来刻去都是传统的模样,没有新意。在我看来,虽然同样是古兽,但基于我们中华五千多年的神话传说中的古兽是十分丰富有趣的。我从很早就开始接触到《山海经》等神话故事,等我第二次回归印钮,在书中的许多关于古兽的描述开始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来。
猼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从神话传说那只有文字资料的记载中,找到灵感,加上符合雕刻的审美语言 "远看有气势,近看有内容,摩挲不剌手,细玩出韵味",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形式。
这几年静下心来,开始对中华传统古兽做深入的研究。发现真正能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的印钮上,你能看到古意。何谓“古意”,就是让人产生敬畏,具有庙堂之气,这个需要有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积累,产生出了神韵,这正是一个人的文化气质。
文章配图摄影/苏兰婷
No.1初 印 象
在福州西湖临湖的一片住宅区中,
白墙黛瓦、绿藤缠绕、微潮的空气扑面而来,
是雨后阳光的气息。
沿曲径直上,
隐隐觉察到那茗香浮动的气息,
看来就是这里了
。。。
主人如心灵感应般于此时拉开了房门...
No.2鹤 来 山 房
屋子两旁的矮松苍劲挺立,
顿时然人想起“倚松观鹤韵”
那其中
鹤的神韵、风姿,松的涛阵阵,
顿觉意境不俗,
似乎还有一点禅意。
翠竹亭亭玉立,婆娑有致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有君子之风
同时又可以入画
放在哪里都能引起一股清气之风。
一湾小池,一径小道
满目是阳光透过叶隙的灵动光斑,
你可还想回去...
这座山房中的小阁,便是老师的工作室
如你所想
在这里孕育出了许多精致的寿山石雕刻作品
No.3饮 一 盏 茶 道 一 故 事
在我们来之前,桌上正泡着这二三十年的普洱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
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
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责任编辑:刘玲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