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南极,重塑风景
2015-09-09 15:08:37颂雅风艺术月刊
人们总是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没有细菌,没有领土划分,它纯粹地存在于地球上,但又时刻经受着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简单来说,之所以是净土,一是离人类聚居的大陆实在太遥远,二是前往南极的路程确实太艰辛:首先是27小时的飞行到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花上3小时飞抵乌斯怀亚——号称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于那里登上游轮,接下来的两天一夜都在德雷克海峡的10级风浪中不间断的上下颠簸渡过,被重度晕船折磨成“行尸走肉”之后,方能一睹南极大陆的真容。
华府艺术空间推出的以“极光墨海”为名、跨度长达一年的展览项目正式始于2014年9月。作为项目序曲,华府艺术空间展出了蔡广斌、黄致阳、刘子建、陆春涛、王天德、魏青吉、张正民、朱雅梅8位参展艺术家的代表性水墨作品,为观众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和面貌。2014年11月,这8位艺术家跟随“2014南极低碳之旅”中国百人旅行团,经历了以上种种“磨难”前往南极,在坚持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之下,不仅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冰雪风光,与企鹅、海象进行了5米线外的 “交流”,更切身体会到环保对这片净土的重要性。
在乘坐海达路德公司“前进”号游轮进行长达一周的南极旅程中,华府艺术空间携8位艺术家举办了“极光墨海”的第二个展览项目,得到了中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出于船方的贴心安排,“2014南极低碳之旅”的百位中国团员和外国客人,共同参观了中国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长城站。“极光墨海”参展艺术家之一刘子建将水墨作品《九天》捐赠给长城,作为永久留念。当船行至风平浪静、风景优美的西耶瓦湾时,8位艺术家在探险队员的帮助下,提前登岛,用心灵和笔墨触摸南极大地,进行了一次令在场所有人都难以忘怀的写生活动。策展人鲁虹还在航行过程中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水墨讲座,并由志愿者翻译成德语,使外国宾客对中国水墨艺术发展和当代水墨近况有了崭新认识。
自南极回来后,8位艺术家熟稔运用水墨特性并结合创新手法,对冰雪景色进行了新的创造。正如策展人鲁虹在文中所言:“所谓 ‘风景’不是指西方的‘风景画’,也不是指中国的‘山水画’,而是指从观念出发对传统‘风景画’或‘山水画’的重塑。也可以说是一种‘再风景’与‘观念的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参展艺术家并不是根据对南极的写生或游观,去创作‘采风性的绘画’。恰恰相反,他们是从表达‘人与自然’的主题或 ‘环保’的观念出发去进行全新的创作。”今年9月25日~10月7日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极光墨海——重塑的风景”将呈现这些新探索,它们成功超越了对南极的直接性表现,突破了个人艺术手法,采用了挪用、并置、拼贴等后现代的修辞手法,真正实现了结合人文精神与水墨手法的风景重塑。
(责任编辑:徐妍红)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