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市场大势不减 唯乾隆工独领风骚
2015-04-10 17:12:47中国经济网
凡提起“乾隆玉”,爱好古玉收藏的人无不一致赞赏。“乾隆玉”指的是清高宗弘历皇帝在位期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共6O年之中所琢制的玉雕器物。由于弘历的年号是乾隆,故将此时的玉器称之为“乾隆玉”。创作“乾隆玉”,材料十分讲究,其纯洁无瑕的质地,鲜艳美妙的色泽,着实惹人喜爱。玉器上往往装饰吉祥图案,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放一件“乾隆玉”装饰室内,可增加几分喜庆色彩;佩一件“乾隆玉”在身上,则具有辟邪寓意。无怪乎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身份贵贱,只要一接触“乾隆玉”,便会被它的特有魁力所吸引,甚至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史学界普遍认为,清代前期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时代的高水平,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技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黄金时代。乾隆这一时期的宫廷玉器,真正传世的并不多,成为玉器史上一个里程碑。除了材美工巧,其可颂扬之处还在于创新。宫廷画家参与了玉石作品的创作设计,时代所赋予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起了积极作用,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与帝王有关的文物,不仅具有名人效应,更具神秘色彩。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对玉情有独钟的少数几个帝王之一,对玉器的收藏、督造、研究等均取得很大的成就。他在位期间琢造的玉器,因特别精细、精致而被称为“乾隆工”,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即使不够精致的拍品在拍卖会上都能拍出近千万的高价,说明乾隆 玉作魅力不减。
在乾隆玉作的带动下,过去被认为时代太近、工艺太繁、题材太俗的明清玉器,近年价格节节攀升,受到市场、藏家的高度关注。明清玉器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清玉器只要来路正道,基本不受文物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交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高古玉良莠不齐,高仿品泛滥成灾,市场信任度低,而致 使一部分藏家转向明清玉器的投资与收藏,使得明清玉器更受追捧。同时,明清玉器绝大部分质地优良,以和田玉居多,既适宜把玩,又可收藏,购销两旺 。
2012年,在中国嘉德“良玉美妍——工艺品珍赏”专场,拍品总数为198件,成交率57.07%,成交额为2015.95万元;香港佳士得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专场成交额超过两亿港币,成交率62.79%;北京保利中国玉器专场成交额达3560.745万元,成交率54.34%。这些专拍中,大部分拍品为明清时代的玉器佳作,成交情况表明明清玉器价格涨幅仍较大。
(责任编辑:秦连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