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与书画买卖
2015-04-02 08:18:08《杭州日报》
王国维、罗振玉、沈曾植都是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更是国学泰斗级的人物。罗雪堂、沈寐叟也是卓有建树、笑傲群雄的一代翘楚,虽然罗振玉工甲骨金文书法、沈曾植善北碑章草,在书法界也足以呼风唤雨,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书画收藏买卖交易事迹。如前所述,罗振玉被指为“古董商”,但以金石学范围的青铜器石刻为主。尤其是绘画方面,不闻有什么特殊的记录。而且罗、王、沈三位都专事书法,似乎也与绘画相去甚远。
辛亥革命之后,罗振玉、王国维“避难”日本京都。1916年元旦后王国维先行返回上海。入哈同创办的仓圣学宭主持学术研究计划。罗振玉举家在日本客居,生活压力颇大,只得做一些古董买卖以支撑局面。逐请王国维在上海替他买一些古画,送往日本以牟利。今存国家图书馆近一千封罗、王之间的往还信札,详尽记录了其间一些书画交易的实际情况。
先看王国维与罗振玉分处上海与京都,讨论五代名家僧巨然的画风鉴定问题。
王国维在上海碰到一件巨然的《江山秋霁图》,他事先找到不少印本资料,研究董源、巨然的画风,提出鉴别的依据:
“今日又将董、巨诸画影印本展阅一过。觉昨所观《江山秋霁卷》为宋人摹本无疑。其石法、树法皆有渊源,惟于元气浑沦之点不及诸图远甚(用笔清润处亦觉不如),《卷中高石皴法与雪霁图》略同,矮石作短披麻皴,求之董、巨诸图均所未见。”
“黄氏(收藏家)巨师画卷,维前所以谓为宋人摹者,即以其深厚博大之处,与真迹迥殊。若论画法,则笔笔是董、巨,无可訾议,与公前后各书所论略同。巨然唐人诗意立幅虽无确据,然非董非米,舍巨师谁为之?其中房屋小景,用笔温润浑厚,与《溪山行旅》异曲同工。黄氏卷惟有法度尚存,气象神味不如诸幅远矣!”
罗振玉急于促成此事,回函曰:
“弟于此买书画,所重在巨师者。巨之画一见可别,第一其气势浩瀚,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纸幅愈大,气象亦愈壮。若此五丈之卷果出巨师手,必仍若不能尽其技。若它人为之一卷,未半而才已竭矣。次则观其墨法,巨师渲染,虽或用极皴之墨,亦沉着深黝。”
“巨师卷真伪之别,有二者可以定之。一真者墨气必深郁沉者,二者必柏塞满幅也。但于此二者办之,十得七、八矣!”
“巨然尤不可放去。弟意卷长五丈,非巨然不能,虽大痴(元代黄公望)过人,亦恐无此力量也。”
其次,再了解罗振玉与王国维买卖古画的分工合作现象。大致的格局,是王国维在上海访到古名画,与罗振玉信函讨论后,买下来送到日本,由罗振玉再售出。比如罗振玉反复提醒:“弟意购书画须酌有价值之品。”有价值非仅指有艺术性,更指有市场卖得动的商业价值之意。大名头肯定是首选。又“弟意公为此事不难于购入,而难于售出”。既然是在日本“售出”,必须依靠罗振玉。如果这长五丈的巨然《江山秋霁卷》被带到日本,又经罗振玉题跋,凭他的威望与学术地位,转手牟取暴利是易如反掌之事。
沈曾植也是这一圈子鼎足而三的人物。王国维函中有云:“乙老(沈曾植号乙庵)信召看画,即往。则出北宋刊本《华严法令图》大幅,上有文字近千,字体已近南宋,而有一横牌,字云:‘皇宋庆历四年少林寺板’十字,实为奇品,索二百五十元。”又罗振玉在日本卖画形势极好,沈曾植也曾托之出售自己的藏画。而且上海有一黄姓遗老,家藏古画宏富。沈曾植介绍王国维去鉴定收购之,黄氏拟要六千元全购去。王国维看后函告罗振玉:
“要之以书画而论,黄氏之物欲全购未为未可,所难者在力之有无。维意上海情形,售四千元者之顾客已绝无仅有。”
罗振玉回函:“黄氏画单收到。弟圈出二十五件拟还价四千五百元。乞与乙老商之”。可见沈曾植在罗、王、沈三角关系中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心气相投,又都以遗老自居,还都学富五车。王国维甚至还有一评:“乙老之眼,虽就近可以请教,然亦出入颇多。”三个老古董凑在一起,竟也有如此评议,令人忍俊不禁。
王国维有一函,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唯竹一幅大佳,其竹乃渲染而成。有竹处无墨,而以淡墨为地,此法极奇。当中竹三四竿,气象雄伟,一竿竹旁倒,书“此竹直黄金百两”篆书二行,冰泉谓人言宋人画录中记此事,此言荒唐。“惟此画尚是宋人笔墨,冰泉谓售主索五百元。”
又函罗振玉曰:
“若前此之宋人画竹,竟为蒋孟苹以七百元购之。此画佳,然价亦骇人。此种物究非山水比也。”
这不正是我在前述钱境塘收藏一文中提到的宋人《雪竹图》 、现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吗?王国维先生竟然也注意到并予以高度评价?据当时上海物价,七百元可以买七千斤米,的确是一笔巨款。不过幸好没有被带到日本卖掉。不然今天我们就观赏不到这样的旷世名作了。
王国维为买画奔走沪上,曾自诉甘苦体会:“买卖书画诚不易。不独画之精否、真赝难以骤决,即于价之操纵,亦非易事。”这是大实话。而他习惯于传统认识,认为花鸟竹木究竟不如山水画。其实像《雪竹图》这样的旷世名作,自赵孟頫以下元四家吴门沈周文征明唐寅仇十洲。没有一件山水画代表作能抗衡它的历史价值。所以鄙意不能一概而论。起初五百元的索价,其实并不过分。但从书画交易来说,《雪竹图》作者佚名,于是除非极懂行者,它又不如巨然的名头容易起高价了。亦即罗振玉提到的“有价值”之意也。
附记:本文的王国维等信函文字引用,得益于《王国维与罗振玉来往书信手稿述评》(刘烜著),特此鸣谢!
(责任编辑:王璐)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