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石雕、古玉的收藏
2015-03-18 14:51:56中国爱艺网
中国的收藏历史可以追溯1700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谈到民国以来的收藏,更为短暂一瞬,但是,在这一瞬间里,留下的却是今人的不缀记忆。
民国以来的收藏与鉴赏,是离我们最近、最亲切的。金石书画,让多少豪杰竞折腰,倾家荡产,无私奉献,却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传奇故事。
民国时代石雕、古玉的收藏,相比书画、青铜器收藏,略显萧条。石雕一般是日本山中定次郎、美国的福开森、法国的魏武达为最。他们收买天龙山道士,破坏性掠走大唐盛世的天龙山石雕佛首,至今市场上偶有出现。驱使琉璃厂的岳彬,炸毁龙门石窟,掠夺北魏《皇帝礼佛图》、《皇后礼佛图》,今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古玉的收藏家众多,这些收藏家还是以书画、青铜器、古籍善本为主。而潜心收藏、研究古玉的收藏家,以傅忠谟先生为翘首。傅忠谟,字晋生,1905--1974年,四川江安人,民国教育总长、古籍版本学泰斗傅增湘先生之子。
傅氏一生致力于古玉收藏与研究,藏玉在千件之多,有《佩德斋古玉图录》、《古玉精英》、《藏园校画录》、《百宋编》等著作。解放后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期间,先后遴选古玉十万余件,为博物馆收藏古玉精品核定级别。在史前古玉研究中贡献卓著,尤以红山文化的类型、纹饰、雕工,结合考古发现,建立了目鉴标准。在理论方面,分八个部分将中国古玉进行分类,在古玉收藏玉鉴定方面,构筑理论依据。
解放后,文物局成立文物处,张珩先生是首位副处长(未设正处长一职),傅忠谟先生与徐邦达等人是业务秘书,各自负责所管辖业务。当时很多业务人员大多从事古代书画,古籍善本研究,只有傅忠谟先生一人是研究古玉,为了让这一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发扬光大,傅老先生以独行侠的寂寞,编撰出最权威的《佩德斋古玉图录》、《古玉精英》。
民国收藏古玉的热度,的却不如书画、瓷器、古籍善本、青铜器热络,对古玉方面的研究著作也十分寥落。傅忠谟先生可以说是开宗立派,起到始作俑者地位,他的研究理论至今都成为文物学科的教科书,也是古玉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责任编辑:杨凤连)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